今天上课,学习鲁迅的文章。看鲁迅之类的文章和《寂寞的游戏》总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让我看到人性的险恶,心理的变态、人格的扭曲,还有人类的自私。不否认的尖锐和深刻,但是总不太喜欢,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以言表的愤恨。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向来知道,我无法忍受一个人一直埋怨、不努力、不上进、在困境抱怨。在我小的时候,和妈妈哥哥一起去割稻谷。家里只有我们三个,妈妈很瘦小150左右、80斤。我知道我不能抱怨,不能喊累、即使累了也瘫在地上,笑着。有些事不做,就要有别人做,而我剩下的、所偷懒的的代价是由妈妈来承担。至少,我不愿意。
哥哥呢,却一直喊累,说要回家,不做了。我就一边听着,不说话,我在隐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终于,我忍不了了,我生气,也很烦躁。就被气哭了,是真的哭,还骂了哥哥。想来也是。从小到大,我都会因为别人抱怨、不认真、不做事而生气。有一次,因为生病,没有去帮忙,我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哭得撕心裂肺,并且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医。想来好笑,好了之后什么也都忘了。
自然,我也没有那么懂事。我也会偷懒,我觉得不紧急的、不累的。也不太和妈妈一起去。越长大之后,我变得娇气起来,不再干活了,回家也是要人伺候了。有时候挺讨厌自己的。我不喜欢别人的不认真,自然,也不喜欢自己的堕落和沉迷。我从不玩游戏、害怕追剧,因为怕沉迷。但这于事无补,我沉迷刷知乎、看言情小说。重感情,更执着于男女之情无法自拔。上了大学,那个让我喜欢而不得的人,依旧让我有些难以痊愈。
《寂寞的游戏》把自己的孤独的心理描写写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人塑造得那么孤独和无助,明明那么正常的一个人为什么总是用一种不为他人去所知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去用一种那么悲伤的感觉去感受孤独。我知道有些人天生情感丰富、细腻,也真的在身边没有人理解和感同身受。但我还是希望他们不要太悲伤
我不喜欢孤独,不忍看到那些脆弱,即使那不是我的。也没有办法理解这样的情感。
目前,一些文科性的一些作品和文章大多是以一件事、一个人的事件来反映一个道理。把那些人性的弱点和罪恶无线放大,把人类疾苦记录下来。而这些无一不在刺激我的神经。人和文章总以自己的观念和现有证据的认知来推测别人的想法,来得出一个结论。给我一种肤浅的认知,就像随意揣测他人的心思,给他人一个定性。而我是懒的,不愿意去揣测过多,去想太多。就像孤独,我知道自己独自一人,但我并不想去深究这其中的深浅和原由。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