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问题清单
-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句有歧义?
-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推理谬误清单
其他参考资料:Damer的《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 人身攻击
不直接阐明原因而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基于评价假设 - 滑坡推理
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连串不可控、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
A-->B-->C-->D,每一个过程可能有变数,A发生不一定D也会发生 - 妄求完美
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使用这种方法 - 移花接木
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证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 诉诸公众
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 错误诉诸权威
通过引入在一个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 攻击稻草人
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实际上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不存在的观点 - 呈现虚假的两难困境
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 一厢情愿思维
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就认为X是真实的或错误的 - 通过命名解释
错误地假定因为你已经给某个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就认为你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此事
解释通常是检验我们知识范围的必要工作。当要求解释时,经常趋向于通过贴标签或命名所发生的事情来掩盖我们的无知,然后我们假定,因为我们知道名称,所以我们知道原因
这些解释过分简化并阻碍我们寻找更深刻的见解 - 错误晕轮效应干扰判断
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 迫使我们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 - 使视点偏离论题(偷梁换柱)
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离开原来的议题,读者的注意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赢得”辩论。 - 窃取论点
在论证中,结论在推理中是一个假设
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推理中的结论应当被证明却被假定,窃取论点就发生了
想继续交流的最佳方法,即问推理错误的那个人是否有更好的理由来支持结论 - 错误概括草率谬误
仅仅根据群体中少数几个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个群体的结论
Ethan注:与样本的选取相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犯了错,反之,从抽象到具体是不是也可能存在相同的问题? - 错误类比谬误
当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存在重要的、与论题有关的差异时,会出现此类谬误 - 因果关系过度纯化
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某件事,过分强调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对事件的作用 - 错误混淆原因和结果
将原因和结果混淆在一起或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是相互影响的
两件事相关并不能证明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批判性思维风格
- 首先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仍然不断地冲破羁绊,去寻找最后的结论(强观点,弱坚持)
- 谁先找到最好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最佳结论的过程
- 如果你能给那些试图说服你的人一个信号,表明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你是他们的伙伴,这个探索过程对你们双方都有益,也许他们就会把你的批判性问题看作是双方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 一定要表现出你确实想抓住所说的内容。要问那些可以体现你希望抓住和接受新结论的问题
- 重新表述你所听到或看到的内容,并询问你对这个论证的理解与作者或演讲者所说的是否一致
- 以表现你好奇的方式说出你的批判性问题
- 要求提供一些新理由,这些理由也许会让人们做出一个比先前更好的论证
- 努力让对话持续下去。如果批判性思维像个炸弹一样乱投放,依靠它就会使要探讨的问题夭折
- 请求别人允许你指出推理中的任何不足。使用这种策略的想法会激励他人和你一起考察这个论证
- 要让别人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你和他是合作者,你们的工作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供结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