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长空之王》,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职业叫试飞员。
其实,这不能算是一种职业。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妹妹说:“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谁会去干这种工作呢?”所以说,从热爱的角度讲,从献身的角度讲,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讲,这都应该算是一种壮丽的事业。
观看2022年的国庆阅兵仪式的时候,看着歼击机排着方阵、拖着彩带划过长空,我感受到的是国之荣耀,心中涌起的是对祖国国防强大的自豪,甚至还想到了开国大典时周总理让仅有的几架飞机飞两次的历史,耳边还回想着解说员充满激情地告慰周总理的声音:这盛世,如你所愿……却从来没有想过,这盛世的背后,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是一代代试飞员们的拼搏、奋斗与牺牲。
什么是试飞员?电影中塑造了老一代军人张挺和年青一代军人雷宇、邓放等人的形象。由于国外技术上的封锁,我国的歼击机研究只能是自力更生,发展过程举步维艰。歼击机的性能是否良好,各方面的数据是否能达到极限,并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需要飞行员去亲自驾机操作,搏击长空,以身试险,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修正数据、提升性能、总结经验。这也就意味着,试飞员的每一次飞行,都可能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每一个登上飞机时的坚毅身影,都可能随着飞机的失事而尸骨无存。对于在地面操控指挥的专家们来说,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应该是“我已无法返航”,而在影片最后的音频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了这句话。声音中没有慌乱和恐惧,有的是坦然而坚定。既然选择了当试飞员,那就意味着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在生命和使命的抉择中,他们选择了献身于祖国的国防伟业。
影片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感人肺腑的往往是一些细节之处。张挺手中的怀表,是前大队长的遗物,他继承了这块表,更继承了老一辈军人出生入死、敢为人先、淡泊名利、身先士卒的精神,这块表最终陪着他葬在了墓地里,但是青年一代已经在他的感召下成长起来了。雷宇家境良好,却瞒着父亲参了军,每天在生死线上拼命,即使身负重伤,也仍然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明知前方就是龙潭虎穴,他也要用自己是生命一搏,来获取改装后的飞机的数据;他也是新一代军人的代表,不仅有勇气,不仅有技术,更有智慧,他们是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专家型的军人,这样的军人,更有创造性。
看着电影,我想起了顾诵芬。这位年少就立志要造飞机保卫祖国领空的科学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歼击机的研究事业,不知道电影里那个白发苍苍的专家是不是以他为原型的。他是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央视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那我们也给试飞员们写一段颁奖词吧:
像鹰击长空,长翅上肩负着强国重任;似蛟龙飞舞,舞姿里奔腾着赤子之心。爱生命,更爱使命;怕失败,却要一次次挑战失败。每一次踏上战机都是生与死的较量,而你们留个世界的只是一个坚毅的背影。冲天而起排云上,护我国威长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