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把黄花梨制高扶手南官帽椅的生产时代和产地,有较大的争议,争议来自于它身上不符一处的造型特征,从扶手下无联帮棍的特点看属于明中期苏州地区的典型造法,但从靠背上的雕龙纹玉带板来看好像有着宫廷血统,从制作材质来看,又与若干件故宫藏黄花梨家具相似,我年初去北京时专程去了颐和园一趟,就为了参观这把椅子,以我个人看过以后的感受,认为这把椅子属于明制,典型苏作。
如果从照片上看,对它的体积感很难有直观的感受,实际上当我第一眼在展柜里看到实物,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小巧,一股南方姑娘小家碧玉的感觉扑面而来,与陈列在旁边的清三代宫廷造紫檀十二生肖太师椅形成较大的反差,这样一比较我们应该能直观感受到明清两朝宫廷家具和民间家具的不同,宫廷家具往往将外形庄重严肃放在第一,然后强调器身纹饰的象征和寓意,而将实用舒适度放在最次要的位置,但是这把南官帽则将人体舒适度和外形上的简洁明快放在首位,不尚研华,并且我个人认为唯一带雕工的那块玉带板是后加的(后文详说),也就是说它原本有可能是一件通体光素的黄花梨家具。
用张金华先生的话说,现在我们全世界都在追崇的极简主义,早在几百上千年前,我们的民族就已经做到了。就如这把椅子,他是什么人设计的?又是谁在使用?为什么在当时会有人崇尚极简主义的家具?它是独此一例吗?如果仅仅分析他的结构和工艺,倒不如让我们把时间倒退,了解一下它的生产环境和品味出处,应该能更准确的理解这把椅子。
实际上如果我们去看宋画,就会发现,明式硬木家具的雏形在两宋时期就已基本定型,比如说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南宋临摹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当中的家具造型基本和后来的明式家具别无二致,宋代家具经典的造型和一流的品味为明式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范本,但在宋元明乃至清早期,不得不承认,硬木家具都不是最为贵重的家具类型,在当时,大家更崇尚一种比硬木家具制作更繁缛,取材用料更加本土化,使用历史也更为悠久的家具品种,大漆家具(我们无意在此着更多笔墨,只是在表明明式硬木家具造型的历史传承和社会地位),这一点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今在国内外的大拍当中,能和明清御窑瓷器同台展出的明式硬木家具,出身却来自民间,这一点也可以在大量的明代书刊记载中得到证明,如:
明代范濂在《云间据目钞》中说:“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矣。
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以嘉、隆、万三朝为始盛。
明代沈春泽《长物志》序:“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通过如上记载,我们至少能了解三件事:第一,硬木家具是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开始盛行的,并且家具在当时是能充分反映户主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第二,明朝中后期苏州一带社会繁荣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手工艺行业空前发达,出现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家具行业借此东风空前发展。第三:因为有大量文人阶层的参与和设计①,各个作坊之间的竞争、效仿、创新,促使硬木家具获得了自由而良好的市场环境。
如果用更加白话的文字说明就是:明中期以后,社会稳定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时期的社会对于家的概念比以往时期更加重要,而家具在一家当中的地位在当时大概只次于房屋,如果拿今天的物件来形容的话就好比这满大街的汽车,现如今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汽车,富裕家庭开宝马奔驰,小康家庭开吉利丰田,但不论什么车,总得有一辆,那时的家具也是这个情况,富裕的家庭用大漆家具,小康家庭用硬木家具,农家贫民也得用一套柴木家具,家具很重要吗?我们再看看明代大贪官严嵩抄家时的抄家账《天水冰山录》,里面记载抄出的家具有大理石及金漆等屏风389件,大理石、螺钿等各种床657张,桌椅、橱柜、几架、脚凳等共7444件,看见没有,你说这严土豪再有钱,用的着往家里囤这么多家具吗?不可想象?想想小贝家停满豪车的停车场,是不是很相似?这些家具当中价值最高的是五十二张螺钿雕漆大拔步床,每张估价银十五两,雕嵌大理石床每张八两,彩漆雕漆拔步床每张四两三钱,榉木刻诗画中床每张五两,黄花梨等素漆花梨木凉床每张估价一两,这个价目表直接向我们说明了当时各种家具在社会当中的地位、档次。而作为当时的文人阶层,由于有较为浓厚的文化积淀和普遍小康的经济实力,在家具的使用上自然要求卓然不群的品味和理念,太贵的髹漆家具买不起,太普通的柴木家具又瞧不上,于是具有各种优质特性的硬木家具则恰好对了他们的脾气,于是乎,硬木材的兴起,工艺的发展,工具的突破,文人参与的设计等多种元素的碰撞,促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把椅子,这把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
对于这把椅子生产年代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于上可见一斑,下一篇我们回归到这把椅子本身,看一看当时的能工巧匠是怎样玩转极简主义的。
注:①设计:我们所言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这个行为,实际并没有直接的文献记录或者实物证明,只是表达一种文人的要求和品味通过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达到了木匠的手中,从而让木匠做出来的家具“文人气”十足,实际上有一件事是不可否认的,在当时能做出精彩的硬木家具的木匠,他们本身也具有极高的修养和品味。
作者:袭明征文--赵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