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柯艾略应该能算得上是本世纪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了,可能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太有名了以至于人们很少提及他的其他书,其实除了牧羊少年之外还有很多值得一读的书。我忘了在哪看到过一句形容他的话,说柯艾略似乎是一个纪伯伦式的鸡汤文学作家,这话没毛病, 带着浓重的宗教哲理色彩的“鸡汤”风格,喜欢他的人喜欢这一点,不喜欢他的人也恰恰反感这一点。我这个人一向反感止于玩弄文字的鸡汤文,但当有人以顽强的姿态反鸡汤的时候我也有些难以理解,人总需要些正能量的东西,鸡汤一点错都没有,大可不必觉得它上不得台面。保罗·柯艾略的信徒式哲学,不会絮絮叨叨让人生厌, 这世界上有些道理简单的要命,说懂谁都懂,但总还希望有人讲故事给你听。保罗柯艾略就是这个给你讲睡前故事的人。
主人公维罗妮卡有体面的工作,有爱她的母亲,年轻,也不丑,但她却想自杀。她说自己谈不上很幸福,也谈不上不幸福,正因如此,她再也没法忍受这种生活。自杀不成功后,她进了疯人院,再一次自杀被抢救过来后,医生告诉她只剩下五天的生命,在自我了结突然变成了等待死亡的过程中,最后维罗妮卡决定逃出疯人院。这本书显然算不上是大师级的作品,但讲了一个足够动人的故事,好的故事往往是朴素的但不苍白。“生存还是死亡?”是永恒的话题, “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怎样才能让人生有意义” 失去理智的疯人院或许能给你一些参考答案。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活得更通透,好像人生偏要看明白才过的踏实。但有时候人不能活的太明白,否则人生该有多无聊,“任何成熟的心都想去死”百无聊赖的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但疯人院给了她救赎。疯子有两种,“一种是没有机会重返社会;另一种是已经彻底痊愈,但却宁愿装成疯子,目的在于不必去承担生活的责任。”大多数时候,很不幸,我们都是后者,我们不屑与人为伍却又害怕自己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不是罪,想要隐藏与众不同,假装和所有人一样才是病。
这世界就是一座奇妙的疯人院,每个人都是喝了井水的疯子,每个正常人也最后不得不成为喝了井水的国王,因为人们没有勇气与众不同,只能选择违抗天性,在这种认知失调中“疯了”。无论是精神病人还是正常人,无论是疯人院还是外面的世界,其实都一样,每个人都在致力于和那些自己选定的人保持一致,抵御与自己不同的事物的入侵,我们都有着天生变成“疯子”的基因。只有这样才能看起来“正常”。
已经治愈的精神病人宁愿装成疯子也不愿意出院,在疯人院里他们可以做一切出格的事情而不用承担后果,每天过着重复而“自由”的生活,这种重复让人麻痹,误以为是幸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有一句话说“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原因,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人想要过得更好,是对生活的挣扎,但若是重复又会失去生活的意义,于是人在不断追求幸福,却又不能安享幸福。所以维罗妮卡和疯人院里的人不同,她无法因为无意义而进入另一个无意义,于是她决定逃出疯人院。
“死亡的意识激励我们活得更长久”,没有比这更可悲又更充满希望的事实了。只有经历了不幸,我们才能更爱平凡。如果没有经历等死的过程,维罗妮卡可能还会决定去死,我们常常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而事实可能是众人皆醒我独醉,看不穿的常常是我们自己。你以为你看透人生,了然无趣,但其实人人都知道这简单的道理却还带着英雄主义的狂热活下去。当你觉得所有人都疯了只有自己清醒的时候,可能选择做个“疯子”更好。任何成熟的心都想去死,但死亡让我们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