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是陈胜在阳城跟人耕地时说的一句话。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陈胜最后说不定真的能干一番大事业。但最后的陈胜也让我觉得很可惜。
先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不谈,要论陈胜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一、制造“烟雾弹”
陈胜吴广在被征调去防守渔阳 的时候,因为天气原因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再加上当时秦王的暴政,他们都是要被砍头的。也就是在那天晚上陈胜和吴广开始了他们的“大事业”。
要说在那个时候,谁不愿意在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被征发的那些贫民,也真是没有办法啊。当时大家心里肯定都有对于秦王政策的不满意,所以在这个时候的陈胜吴广便开始制造起义的“烟雾弹”。第一个“烟雾弹”就是放进鱼肚中的帛书。上街买条鱼,回来煮着吃的时候发现鱼肚里有个写着“陈胜王”的帛书。你说这怎么不让人起疑心?再接下来就是那天晚上吴广的狐鸣,这可让当时的人们甚是惊恐。
这几个“烟雾弹”的出现也是他们后来起义成功特别重要的引子!
二、缜密的起义计划
当时的陈胜知道秦国已经基本是一个空壳了,并且百姓们在秦皇帝的强暴统治下也接近崩溃。应当继位的公子扶苏被二世皇帝无辜杀害,百姓们却被蒙在鼓里,项燕也下落不明。所以陈胜也就想到利用扶苏和项燕的名号来进行起义。
先是吴广激怒县尉,再顺势把两个县尉都杀害。在到后来对一起征发的贫民讲述自己的起义想法。陈胜和吴广的起义q计划可以说是完美无瑕的。
如此缜密的计划,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陈胜的失败呢?我认为陈胜最后失败的原因只有一点。
一、没有脱离自己农民的根
大家都知道陈胜是农民出身,在陈胜起义之后,立马就把自己立为王,并把国号定位张楚。这个时候才起义成功的苗条才刚刚出现,他就那么着急的称王。那这时候大家不禁会想:这还没完全脱离秦王的“魔爪”,这时候又来了个王?民心还没有完全平定就急于称王,这显然是个大错。甚至到后来军中矛盾的产生。我认为都与陈胜急于称王有很大的关系。当陈胜取得间接性成功的时候。他先是一路打下去,把将军印给了周文,结果军败。之后又开始一股脑儿的打打打,也许在陈胜的脑子里成功也许不需要什么战略,只要一直进攻就好。还记得陈胜在阳城耕地时候说的一番话吗?他说他日后一定会富贵。但也就是一点的富贵就让他忘了自己的根。当陈胜富贵之后,之前跟他一起在田里耕地的那些老友们,就来拜访他。但没想到陈胜却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把这位老友残忍杀害。之后也便没有故人来拜访他。
说陈胜聪明确实也聪明,但最后也是被自己的好胜心的欲望所吞噬。
我总结陈胜成功的原因是:在当时环境下舆论的制造和之后起义计划的缜密布置。失败的原因便是没有脱离自己农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