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职场上的格局。
以前念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特别好与人分享,你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去问他,他会把自己的,嗯会的,给你说的明明白白,当然,当他不会的时候也特别不耻下问,哪怕你的成绩不如他,他也不觉得丢脸,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再好,也不可能在知识上真包含所有不如他的人,而有些人就不一样,你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去问他他就算知道,也会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你,而他自己不懂得则因为缺乏交换的筹码,渐渐的就问不出口了,这类人的成绩往往处于中游附近,至多是中游偏上,属于看起来不太笨。在别人眼里可能还有点心机,实则智力比较底下的一类,有人会问那些中游以下的学生呢,由于他们不常有机会回答他人的提问,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本质上就是因为他们的格局不同,因此他们的世界就不同。
在认知能力较高的人看来,班级里的排名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入门到学校里来学知识的,既然是学习知识,当然只跟自己比较才有意义,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懂得更多就行,只要我尽力就行,阻碍别人进步,不仅对自己于事无补,还会拉低自己所在群体的平均值,已知未来有可能影响自己的高度。哪怕是从不那么正确的功利主义目的出发,我们念书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今后找份好工作,那么班级里的排名一样没有意义,因为你的高考成绩是全国排名而不是班级排名,在全国排名1万名于10001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拉低几个人的成绩已对你毫无用处,那么认知能力较低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主演的,只有自己的小世界——班级。班级排名就是他们的全部,甚至有些父母都是这样认为的,只要班级名次下降,那就一定是退步,这是非常可笑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个零和博弈,拉低一个人的成绩就意味着自己相对进步了,这种道理听听就很蠢,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们的世界就是这样,所以也只能看到这样。
学习上的认知层次差距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行为本身又决定了我们的高度,在职场上,也是如此。
在职场上,很少有人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时常是一个人的修行,是没有什么同伴对手的,再过几年市场进一步细分和信息化以后,我们可能感受得更加明显,你的收入就是你价值的真实反映,在不完全市场里,南郭先生兴趣还能沾点平台的光,但这种搭车行为很快就会消失。我曾经做过暑假工,也做过别人的同事,也做过别人的领导。在职场中,我们见过了太多浑浑噩噩的人,他们不停的横向比较同是偷懒,我为什么不能偷懒同时拖拉,我为什么不能拖拉么?公司裁员同时被扫地出门,你是不是也跟着出去呢?
拥有较高认知层次的人,他们的着眼点根本不是这样得。他们清楚自己的布局,知道自己每一刻在做什么,能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未来的大体框架早已提前建好,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位置实现的路径为时间未知而已。
在职场这条孤独的路上,为什么说同伴和敌人都不存在呢?因为他们都是在实施变化者,甚至相互转化者,因此放太多心思下去就容易作无用功,很多伟大的企业就是专注自身就可以了,在你不断变强的同时,别人跟不上脚步,这样就不配做你的敌人,打他干什么,这就是盯着班级的第一名,是一个道理的,提升格局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这种感觉就好像哇哦,为什么之前我就没想到,这说明你接收到了,来自更高段位的信息传到了,他在这个信息出现之前,你可能几乎是想破脑袋也冲不过去那个思维关卡得的。
学习也好职称也罢,人生这场修行,就是不断提升自我隔绝的过程,置于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体现人生成功的东西,如金钱等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而已,当你对世间万物的本质认知达到一定层次后,很多东西都只剩下想不想的问题,并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
提升格局之分辨层次
格局是如此重要,认知层次低的人无法看到高层次的世界,和大多数人都以自己现有认知作为认知的最高层次,这是在歌曲中要时时进行自己的两个概念,所以要提升格局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懂得分辨格局的层次。
我们进行认知升级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虽然看不到某些城市里的具体世界,但至少能看得出或者隐约知道,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我们获得进步的基础。
如何做到的呢?有人把它叫做——推倒自己的积木。
请勿代表你的积累,一旦搭上去就会产生一种叫做,“我就代表正确”的副产品,千万别认为这种副产品很容易对付,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容纳,跟脑中就有观点不同的声音,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恰恰就是,我就代表正确的一种表现,只有一小部分人,历史逻辑工具重新检验现有的知识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你的知识体系是你日积月累而来的,包括固定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的,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形成,一旦有的人支持,观点跟您的现有积累不相符,也就意味着你需要花时间去检验和判断,如检验出来是自己有问题,那么细枝末节,还好漏洞的根基,则以往的很多积累白费不说,还需要花时间重构,所以很多人从内心抵触不同的声音是有理认依据的,宁可有可能错下去也不能给花费大量精力,重构知识体系,留一点可能性,因为若经过了检验确实自己是有问题得,那么不改正就过不了自己内心这关,因此干脆不检验了。
我们的格局之所以提升不了,就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或者根本不想看到更高层次的认知,我们在第一时间就会有本能反应,提出不同的声音,其本质在于我们不愿意给推倒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积木,留一丁点可能性。
所以。提升格局,首先要做到的是虽然看不到上层格局的世界,至少能看到不同格局的层次,实现的方法就是关闭底触开关,树立推倒积木才是更快捷,建造正确的大厦的正确的观念。
提升格局之扩展时空
渐渐的有能力将格局分成了以后,我们就有了谦卑之心,既然这样是不够的,有了虚怀若谷的心态,还需要有正确解释事物的方法,用逻辑和科学的态度是最基础的,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看问题。
正更长的时间跨度,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刚刚讲过的职场上的格局,你在考虑职称问题的时候是多长时间,跨度为计算单位的,决定了你当下的行为。如果你是以天为单位的,那么你自然是干一天算一天,叫老板固定给你当天的回报就行,参考工地搬砖模式,如果你是以年为单位,那么就不能只考虑当天在干的活儿了,要考虑在公司里的生存问题,考虑升职加薪的问题,参考大多数的白领模式,如果你是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单位,连当下的薪水都不是很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当下的工作环境,能不能让你变得更值钱,如果你能持续增值的速度够快,那么你当下的薪水其实意义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当你一个月能挣10万元的时候,这些事一千还是3000,其实都差不多。所以当我们从不同的时间跨度考虑问题时,就会表现出一种然各异的行为,有些人很难理解这么辛苦付出,怎么可能有人不计较薪水呢,这种难以交流的现象,在本质上就是格局不同,导致看到的世界不同,更大的空间跨度,理解起来也不难。
嗯,当我们聚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作出了看似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或者给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评价,然而,当我们把科室的范围扩大,刚刚明明正确的决定和主观评价,可能因为其他因素的加入,突然就变得不再正确,所以用再大的空间跨度去看问题,显然就会更加接近真相一些,那么如何扩展空间跨度呢?即时扩展空间跨度的方式就是扩展自己的思维术,用白话来讲就是尽量用相关对象和影响方式收纳到自己的思考范围之内,理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这个过程在头脑中完成有困难,可先尽可能多地列到白纸上,然后借工具慢慢梳理。
当你对食物的认知,较之前更为接近本质和核心时,你的格局就提升了,眼中的世界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