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寻根

7月9日

路遥故居—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文汇山

三点半起床兴奋地赶第一班火车到延安~越往北走,黄土高原的沟壑起伏就越发明显️

但因为天气原因,这班火车到达延安的时间延迟了很久,我以为我根本没工夫去看路遥故居了我在火车上无助地望向窗外,越想越难受……

晚到了两个小时。我迷茫地看着四周,一位热情的延川县师傅过来问我去哪里,我说想包车,坐大巴根本来不及,话里带着哭腔。他听了表示没问题。于是师傅按照我想走的路线拉了我一下午,在车上他给我讲延安的地形,延安人民对路遥的评价,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他说方言真得好像孙少安!后来师傅还开心地放起信天游。他一定是个很朴实真诚的陕北人吧~因为他的出现,我的旅程不仅没那么糟糕,还变得幸福起来了️

我发现当触及他们本地人的生活时,那些书里的文字才格外生动。我曾经没有真正来到过陕北,对路遥先生的一切侃侃而谈也仅限于纸上谈兵罢了。


带着一束花和一盒烟,从小路爬上了文汇山。一步步踏着阶梯,心情也愈发激动。2016年,当我读完他所有的作品后,便想来此祭拜路遥先生,直到今年终于实现。文汇山上,寂静无人。放下背包,鞠躬致敬,打扫树枝,放上鲜花和香烟。开始唠,唠了20分钟,结果一激动把这学期积压的情绪全爆发出来了,最后,我红着鼻子下山了。真替路遥先生感到开心啊,骨灰从西安迁来,长眠在这里,真正地回家了。语言都是熟悉的,心灵都是相通的,灵魂都是平静的,人物都是熟悉的……

怎么形容路遥先生给我的影响呢🤔不仅是写作路上的标杆,还是人生路上的标杆。从只会写流水账一样的文章、到加入青作协、给文艺杂志供稿,引领我走上这条路的是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六年级的我在暴雨中打着伞等公交车,依旧不舍得合上《平凡的世界》。我在迷茫的时候,就会想起他与命运斗争的人生,这时候便能找到一部分失去的自我。曾经萌生过这样的想法,加入路遥研究相关的部门工作,或者是像厚夫先生一样,把他的人生用我的语言写成书。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却慢慢变得肤浅和浮躁,离这个想法渐行渐远……现在的自己文笔越来越生硬,脑子越来越空洞,留给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写作的目的也越来越功利——我好像越来越不会写作了……对写作的热情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这种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觉自己正走着人生的下坡路。怎么在一个平凡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呢?还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吗?

时过境迁,如果路遇遥先生还活着,真得很想再问问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