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就来想想看,这么大的一个商场,里面装修得漂漂亮亮的,又是游乐场,又是衣服店,还有很多吃饭的地方。它为什么要开呢?
对了,商场开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来玩,来买东西,商场是要赚钱的。所以它希望人来得越多越好。
为了节省用电我们想象一下白天的时候就把灯和空调都关掉会发生什么。
如果关掉了灯,整个商场立马就变得黑咕隆咚的了。
虽然商场的顶部是用玻璃做成的,能够透过来一些光。不过每一层里面的店铺可就不一定能够分到光了。
只要一没有光,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家店还没开门准备做生意呢,算了去别处看看吧。
甚至在商场外面走过,稍微向里面看一眼,如果是黑黑的,大家连门都不愿意进来。
而关于空调,这个感觉就是更明显了。
商场很封闭,很大的空间也没有窗户,全靠空调吹进来新鲜空气。
如果关掉空调里面就会很闷热而且空气很糟糕,这样的地方谁愿意进来呀?。
特别是夏天,我们从商场旁边经过的时候走到门口就能感受到凉风吹出来。
有了凉风自然就想进去凉快凉快,然后呢?
在商场里逛着逛着,不是办了个游乐卡,就是买了个玩具或者咱们一起吃了顿饭。
每次吃饭和玩的时候,你都特别开心。其实商场里的人和我们一样开心,因为他们也能收到钱,然后就可以买他们喜欢的东西。
这就叫消费。
大家都消费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比如爸爸妈妈给其他人上课,我们收到了钱,学生们收到了知识,大家都有收获。
我们吃了顿饭,享受了美食,店老板收到了钱,也是大家都有收获。
你看看,如此循环下去,是不是每个人都过得更好了。
消费越流畅越丰富的地方人们就生活得越幸福。
所以你看,虽然一直开着灯和空调比较浪费,但是和没人消费比起来那就是不是什么问题了。这是必须要的付出,我们称之为成本。
什么叫成本,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好的东西必须要接受一些坏的东西。
比如我们为了学会游泳就要承受喝几口水的成本,为了学会轮滑就要承受摔几跤的成本。
好了,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个商场一天可以赚100块钱,但是它却浪费了很多电,让整个广州停电一天,这个成本可以接受吗?
宝爸有话说:
很开心小家伙问出了一个经济学相关的问题!
印象中宝爸孩童时代里,富这个词总有点不仁不义的味道,而穷貌似总是和道德高尚绑在一起。
大家都不怎么谈论钱,更没有消费啊,经济啊这类大词。就觉得谈起钱来,简直又俗又羞。
这是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的认知,不局限于某个别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所幸,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宝爸作为家长可以坦然的为孩子补上经济课。
PS:一姐有自己的乐学币,通过学习和劳动获得。乐学币可以用来购买她自己喜欢的玩具,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虽然挣钱很辛苦,不过花起来就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