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师父,师爷常常说关于“心”。以前以为心是我的心脏。它是我身体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直在我胸腔的左侧,那个肉体,跟拳头大小。其实心不是那个肉体,它是什么?它是主宰我们肉体运行的,它依附于我们的肉体来到这个世界指引我们在红尘中历练。它刚来时是美好的,光明的,良善的,但是在红尘中慢慢的被欲望,被情,被环境习染,心上的灰尘越来越多,渐渐的失去了本来的美好的本性。我们《大学》中讲“明明德”是要修心,让我们的心美好的本性重新焕发出光明,像镜子一样,明亮,人来则映,人过不留。没有任何的杂质,拖泥带水。也可以把心比喻成一盆水,夜晚放在月光下,平静时清晰的映出月亮的影子,但是若是摇晃一下,水动了,月亮影子还在吗?没有了。看不见了。所以心不能动,只要动了,事情就很难处理妥当了,就容易出现偏差。所以修心要从修“不动心”开始。不逐物,不会心为物役。
当我们的心被蒙蔽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听不见,就像心门被关起来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说什么,我们只是跟着自己的感受走,浑浑噩噩,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以前我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喜欢做家里的事情,然后给自己找很多的借口和理由:有那个时间我多做些工作多好,事业比整理房间更重要,有那个时间我多陪伴孩子多好,孩子比整理房间更重要,有那个时间我还得看书呢,孩子小,整理一会也会弄乱……大姑姐来我家就会说:你家哪里哪里该收拾下,擦灰要把门把手里面也擦干净……我常常因为她管的宽气的胃疼。一件件小事累积后就变成一颗炸弹,随时爆炸,发怒,吵架。所以恨极了她的控制和干涉,甚至想用离婚来逃离。现在想想擦不擦灰跟她有关系吗?她为什么会说,因为她有一颗仁爱之心,爱我们的心,所以希望我们好才会操心我们的事。同一件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我的心态不同了,我的思想不同了。归根结底是现在心正了,心门打开了,心上的灰尘少了一点点,能够有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了。之前读启予四书真的是一种煎熬,看不进去,心乱飞,念念起,我就以恶制恶,看不进去也看,一遍不行,两遍……就是看,前几天终于感觉心特别的轻松,听录音看书比之前理解的或者入心的多了,心也感觉清明了一些。也许在坚持中又掉了一层灰尘吧。
修心也是天理和人欲互相搏斗的一个过程。在不断的博弈中让心渐渐显现光明美好的本性。天理逐渐压制住人欲而寡欲,久了也就达到了“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