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中国人喝茶的历史。
大家较熟悉的典故是,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内所记载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
但是现在普遍认为,茶叶进入国人的生活应该更早。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先为食、再为药、后为饮。
茶的利用,最初应是作为食物行之于世的。道理很简单,在生存第一的原始社会,植物被收集起来最先一定是用来果腹的,直到今天少数地区依然保留着吃茶的习俗,如客家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
吃茶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和认识到了茶叶的药用和保健功能。
除了《神农百草经》的记载,历代医药典籍中对茶的药用功能也有记载,而现代医学更为茶做了科学的分析,证实了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和保健功能。
现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认为茶由药用时期发展到饮用时期,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后,准确说中国人饮茶不晚于西汉,因为西汉文学家王褒(四川资中人)的《僮约》中出现了“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文字记载。一般认为“烹荼”、“买荼”之“荼”就是茶,既是用来待客的,就不是药而是作为品饮、待客之物。
因最早对茶有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杨雄等均为蜀人,因此可以判断饮茶文化应该源于云贵川地区。如今云南的大量存在的古树茶,也为中国饮茶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茶叶,从被我们先人的发现开始到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一个被茶水滋养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