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骑兵军》作为一系列战地速写,可以看作小说,也可以看作散文。作者伊萨克巴别尔以极短的篇幅刻画下一个个人物,是以每一篇都堪称文学界的珍宝。
据说巴别尔笔下的人物都在那场战争中有着真实的影子。难以想象,在那场俄国骑兵的谢幕之战中,有一位犹太书生全程坚守前线,用笔记录下腥风血雨里的人性;更以想象,战乱中的军民各自能够如此凶悍而粗犷,谱写出一曲豪气冲天的哥萨克战歌。
哥萨克民族的血统中总是拥有着铁与玫瑰,能展露狼性互相撕咬,也能在夜下唱着故乡的童谣潸然泪下。这与我们常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骑兵军》一书中所体现它的举止,所体现它的方面,看在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人们的眼中,又或多或少有所偏差。
我在读书中的《盐》时难以置信,妇女为了走私食盐不被凌辱而欺诈士兵,士兵因遭受了欺骗射杀妇女。我们如今所以为道德的正确,在以往不过是痴人说梦;而从前的人们所秉持的正义,在我们看来只是匹夫说勇。
然而,这种差别我们无法指摘,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道德伦理,所有人只是在忠诚地执行。我们秉承各自以为亘古不变的道理走完一生;可是到了下一代,这些道理却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海洋。沧海桑田几变更,“道德的星空”也同样会斗转星移。
我觉得读书的其中一个目的,不是“求同”,乃是“存异”——通过书籍,去以不同历史时代不同人物的眼睛看世界。如今在小说写作方面更是新兴“POV”视角,带动读者从不同配角的角度经历人生。这并不是逼迫读者去赞同每个人的每个观点,而是培养一种同理心,拓宽狭隘的眼界,让我们各自从“自我”的井水里走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