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异地,拜师求学,生活感悟,研究心得,拟一并记录,并持之以恒,以资检视。
1
1月31日,凌晨4:30,我几乎还沉浸在前些天焦头烂额而的忙乱节奏中,连行李都是30日晚上才勉强收好。CZ送我去机场,我们离开的时候,儿子JC半睡半醒,我低身亲吻,并告诉他务必尊敬长辈,并学会照顾妈妈——这大概也是这些天我跟他说的最多的话了。
车驶上高速公路,天气清冷,路灯亦有些昏暗,一路往前,路牌确切地告诉我离家越来越远。念大学以来,我和CZ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了20年,这应该是最漫长的一次差旅,一路上我都紧握她的手,似乎想把所有的迟迟吾行、离愁忧心全表达其中。
CZ一直目送我安检完,在拐角处我们使劲挥手,回头之间泪光有些朦胧,一半是因为愧疚——平时她就比我更照顾儿子和家里,而这近一年恐怕会更辛苦;另一半是因为不舍——长时间离开非常熟悉和亲密的环境并不轻松。
昏昏沉沉抵达北京,出关、等候,15:20准时登机,航班飞过东北、俄罗斯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到达温哥华是北京时间BC省31号上午10:30。下机,填写declaration card,到CBSA开入关证明,取回托运行李,差不多折腾一个小时。Wang fang已提前安排文伟在机场外接我,出了机场,满目陌生,新奇而有些小紧张,好在20分钟后便达到访学目的地: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Anna的house在校内住宅区Old barn,非常nice,一楼独立进出的单间配套是我这一年的归宿,而Anna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家具和必需品——半年前通过Mike和Robbin与Anna和wang fang相识是何等幸事。
环境陌生,十多个小时没合眼,到底有些彷徨低迷,眼皮打架,休整了两小时,Frankie便来带我购买电话卡,熟悉校园环境,UBC背靠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面朝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大美,但这里更是得天独厚,与众不同。学生来自150多个国家,留学生近三成,不少是亚洲面孔,这让我想起了有些熟悉的NTU,文化交汇且多元共生,颇有亲切感。出校园坐公交车去了save on food购买一些必需的食物,回到住所跟LC和JC通了视频,倒头便睡。这便是在UBC的第一天了,俨然像一只匆忙闯进森林的袋鼠。
第二天上午,整理了行李,继续倒头昏睡到下午三点,胡乱填了肚子便去education faculty参加一个研修结业活动,异国他乡见到来自重庆的研修学员,十分温暖,更开心的是跟着他们一起去海边蹭了一顿美味的海鲜自助。搭车回家便打开电脑整理研究材料,晚睡避免早起,毕竟有16个小时的时差。
第三天便是周五了,约了电信公司来安装WIFI,也通过angel咨询了访问学者ID、图书借阅证的办理等,想尽早去图书馆和课室,进入研究状态。一晃到了下午,温哥华的冬天仿佛漏雨,天气跟重庆一般阴沉,但空气异常清新,散步去了thunderbird park。回来煮了米饭,做了一盘青菜牛肉丝,冲了一杯咖啡,土洋混搭,味道倒还不错,也算是庆祝一下来枫叶国的第一个周末罢。
周六,五点醒来,国内是晚上九点,也是微信发布的高峰时间节点,翻阅了一下,圈内大多是正处寒假的同行,发的大都是旅行、美食或休闲、天伦之乐,跟前段时间发的会议、加班、鸡汤或人生感悟相比,“微”风大变。朋友圈真是个有意思的所在,人气旺的,你发张鸡毛照都有人点赞,不投缘的,再精彩也不会有一个互动。我突然想起该给自己的公众号添些新文章了,尽管严肃派吃力不讨好,I don’t care。
七点决意出门晨练,温哥华天亮得晚,头晚的月亮还依恋在乌云背后,偶尔露出脸来却让人感到愈加清冷。林荫小道空无一人,海鸟和乌鸦(也许不是)的声音十分清脆,偶尔几只松鼠探出路面,一切静谧清新。慢跑到rose garden,下了花园阶梯跨过公路,便是著名的温哥华人类学博物馆,馆门自然是关闭着,一路也是老树、图腾,砂砾,空山不见人,幽静而空灵。绕过博物馆,伫立在reflecting pool前,山峦重叠,水流盘曲,远处应该就是那浩渺无边的太平洋了。我在想,我有多久没有去感受这种陌生情景中的内心孤寂、纯粹甚至有些恐慌——也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去寻找未知,去发现自己。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吃饭问题,午饭我依然没有筷子,去超市几次都没能买到,Wang fang说晚上请我吃饭,我说支援我一双筷子吧,天可怜见,有了筷子,我一定不会饿死。
明天决意闭门写本子,整理一下任务单,第一周的尘垢秕糠大概,只能叙述成漫无边际的闲散文字。那么,就写到这里,期待早日进入UBC的academic word,早些见到导师派纳先生,早些写真正的游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