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曾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自我独立、自我担当就是成长,同样的,这样的分离对于父母来说依然是功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分离,每次的分离会让我们感受痛苦。
我们也从另外的视角一起聊聊生命中经历的几次分离的“机会”,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首先第一次分离是关于出生。当孩子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分离即可发生,孩子从妈妈的子宫来到外部世界,尤其是在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表示和妈妈的分离,自己独立适应世界,由一个小的空间到一个更大的空间,由母体内的胎息转变为自己肺部的呼吸,包括孩子断乳,由母乳转变为可以食用更多的食物,还有孩子能够自己行走,由小的活动空间转变为自我探索世界,这种转变就是成长。所以这是孩子经历分离的开始,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分离,这次分离影响孩子的终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的身心健康。
其次第二次分离是青春期。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我们很多的家长都特别头疼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感觉特别叛逆无法管教,动不动离家出走等。费孝通也讲过: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其实对于父母还说如果孩子叛逆了,应该高兴才对,证明孩子开始长大了,开始有独立的思考和自理能力了,需要做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叛逆特别听话,到了七老八十才开始叛逆岂不是大麻烦啊!所以青春期的叛逆是正常的现象,孩子由儿童转变为成年人,由在家庭里转变为面对社会,由单一的人际关系转变为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同时这也是给原生家庭的父母做了一次提醒,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有自己的生活的,这次经历这次分离的磨合和调整,父母和孩子才能正常接受孩子结婚进入自己新的家庭。
那么第三次分离就是结婚。结婚是由原生家庭的族群到交往另外不同的族群,这样开始组建新的家庭,这次分离也代表了原生家庭的终结,开始以成年人自立门户,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需要从自己原生家庭父母那里告别,开始新的伴侣关系,这是由熟悉的血缘关系转变为陌生的非血缘关系,而且建立的关系比血缘关系还要更亲密更长久,所以这次分离的成长在人生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甚至也影响了终生的幸福。就像《平凡的世界》中有句话:我不啼哭,不哀叹,不悔恨,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再次第四次分离是生子。当夫妻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孩子后,代表了伴侣关系的终结,二人世界开始变为了三口之家,同时也预示着身份的变化,开始赋予了男人爸爸的角色,女人妈妈的角色,这也是角色的转变,当然也有关于责任,还有爱的传递和流淌。
孩子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样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这也代表着与原生家庭关系的彻底终结,这个家庭,这个小的新的系统以独立的姿态生存、发展、壮大。这一个阶段对父母的影响也特别大,结婚只是形式上的长大成人,生子是实际意义上的成人,这需要面临更多的社会属性。
最后第五次分离是关于死亡。这不是自己的过世,而是关于夫妻双方有一方父亲或母亲的过世。“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这是马克吐温在《百年孤独》中的话,和父母的分离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成长,让我们独立的面对责任、事业和人生,也由家庭的局限性转变为生命的无限性,使我们延展和思考向更广阔的人生,开始让我们直面死亡,珍重生命。
每一次分离,每一次成长,每一次分离都要祝福,每一次成长都要感恩。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米兰·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