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朋友找我说,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他觉得领导交给他的任务并不是他最想做的那些。
我们聊了很多他的想法、他的做法之后发现,这件事的原因很可能是,对于他想做的那些任务,在公司里大家并不认为他是最擅长的那个人。领导出于团队效能的考虑,当然不会选择他,而是选择那个大家公认的XX专家。
对比起他的经历,我却曾因为在公司是公认的“大表姐”,而在数据分析方面得到肯定并因此被推到了大老板面前参与公司重大战略的研讨和决策。
由此可见,如果想让自己的职业路径是向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在组织里得到一个公认的“XX专家”的标签,如果这个标签的影响力能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行业、甚至是大众认知当中,那将带给你的职业一个指数级的爆发式提升。
成为一个“专家”尚且不易,成为一个公认的专家,就更为不易,你想为达成这个目标设定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天?周?月?还是年?
理智告诉我们,这必然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数年才能达成;可是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快速成功”的案例,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情绪、情感也许会一直向我们提问:“还要继续吗?真的还要继续吗?……”
多利·克拉克,Thinks50商业思想家,杜克大学福库学院、哥伦比亚商学院的高管教育课程主讲人,在他的著作《战略性耐心》当中向我们介绍了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的必要性和心法,书中介绍了他本人以及多位不同领域专业人士在这条道路上的经历与收获。这本书能够帮助认识一个专业领域成长的路径,从而在成为一个公认的“XX专家”过程中提升信心与复原的力量。
我们身边不断推送的信息,让我们看到很多快速成功的人:突然爆火的网红、影响力翻倍增长的大咖……于是我们会有一种感觉——成功是一个“起飞”的过程,用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词形容,是指数级增长。
从感觉来看,上面这条曲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上升的?
这条曲线代表了用一个初始数值0.01,每次都乘以2的得出的结果,计算过程是:
0.01×2=0.02
0.02×2=0.04
……
如果不看数值,仅用肉眼来看,是不是觉得第5次、第6次之前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如果我们只看第10次之后的部分呢?这不正是典型的指数级增长吗?而第1次到第5次,我们可以称呼它们为指数级增长的欺骗阶段,也就是在增长的早期,进步是不明显的,即使是指数级增长也无法用肉眼察觉到。
你要知道,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欺骗阶段,不仅仅来自其他人,也来自我们自身对于方法和能力的自我怀疑。我们有时连续几年看不到结果,就会很自然地怀疑自己的能力。成为长期主义者意味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来克服自我怀疑的心态并坚持下去。
去年我开始在小红书上分享一些内容,开始时冲劲儿十足,不间断日更了一个多月,粉丝数没到50,最多的一篇阅读量也没有超过5000。而这个期间,系统不断给我推送别人的运营经验,比如:“10天涨粉1000”、“阅读量低于200,你的笔记有问题”等等。于是我问自己,我还要做这件事吗?是不是我的决定是错误的?
看到《战略性耐心》这本书后,我对号入座,发现自己在那个时候遭遇了在指数级增长的欺骗阶段自我怀疑。
对于这种情况,书中给出很简单的应对方法,在自我怀疑时向自己问至关重要的3个问题:
·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 我做的事情对其他人有什么作用?
· 我信任的顾问们怎么说?
第一个问题帮助我们回到初心,找到这个目标与自己的核心追求之间的关系,坚定目标的决心;第二个问题帮助我们看到这一次小小的蝴蝶振翅之后对没有关注到的视野之外造成的影响,增强对自己的认可;第三个问题则是通过自己信任的人的支持或意见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做事的方法,提升效能。
我也问了自己这三个问题:
·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并非仅仅为了圈粉,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我去年做了一个主题课程后,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个主题上增加实践并深入挖掘,这个小红书专题就是我的实践记录。
· 我做的事情对其他人有什么作用?——虽然笔记的数据并不好,但是有一些是被收藏和转发的,这说明内容对他人是有启发的,并且有陌生人联系到我询问相关的信息,可见这种信息差是能够对他人产生帮助的。这也是我希望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输出达到的效果。
· 我信任的顾问们怎么说?——当我向信任的朋友们讲述我的迷茫时,他们表示支持我继续做下去,并且有相关经验的朋友提出了锁定用户群、寻找痛点方面的建议,这让我发现我需要更加了解我的受众群体。
仅仅是坚持并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在这条漫长而曲折的路上,我们需要有一个地图,知道自己从“小白”通往公认的“XX专家”过程中要经过怎样的路径。
要成为你所在领域公认的专家,有 4个关键的职业浪潮: 学习、创造、联系和收获。就像海洋潮汐一样,我们需要学会驾驭每一波浪潮,再自然地过渡到下一阶段。在一个浪头上坚持太久会让人情绪低落,停滞不前。但是,如果你吸取了每一个浪潮中的经验,并能够优雅、从容地转变,你就能继续成长、发展和前进。
第一个浪潮:学习
当我们决定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时,大家都会选择先学习,学习必须的,并且耐心的。理解了这个领域里的工作本质和运作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在之后的行动中事半功倍。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阶段是不会产生收入的(无论是金钱还是名望或者其他形式),所以我们要警惕,不要在这个阶段停留时间过长。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基本准则、基本认知的建立,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哪怕并不成熟),完成了这些任务,我们就要向前,进入下一个浪潮。
第二个浪潮:创造
如果想让他人认可我们在这个领域里的价值,一定要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来源于创造。我们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方法、或者对他人观点的不同意见……这些都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一些勇气,创造自己的价值并且把这些价值分享出去,而且这些分享的过程最好让他人能够找到你,能够向你提问、与你交流。
现在大家做自媒体,很多时候就是在做这样的事,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公司的会议上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与同事讨论、向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小窍门……还记得开始时我说自己是公司公认的“大表姐”吗?就是在我一次次的帮助其他同事解决他们遇到问题的Excel操作后得到的称号。
创造和分享会提升我们的影响力,但是如果一直在向与我们有信息差的人分享,这会让我们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我满足,当我们得到了没有掌握这些信息的人的认可后,我们需要再次走出去。
第三个浪潮:连接
这个行业里有没有新的思想?有没有新的机会?其他的人都创造了什么?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同行业者之间才能解答。
对于内向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突破,但是如果一直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突破,就被短板拖住后腿,无法成长。
而很多外向者,可能跨越了前一个浪潮直接来到这里,需要警惕的是,认识了一个人,并不代表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而没有对专业能力的认可为基础,那些同业之间的新思想、新机遇的信息,就只能擦肩而过。
当我们以创造以基础,连接到同行业并且得到了认可、与同行之间产生思想的碰撞、得到新的机会,我们将完全突破在这一领域指数级增长的欺骗阶段,进入到爆发的阶段。
第四个浪潮:收获
这是一个听起来多么让人开心的阶段!我们从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开始,努力学习、坚持创造和分享,结识了一些同事、客户、行业大咖并且和他们建立了信任的关系,树立了自己的“XX专家”标签,得到了很多机会,于是可以收获金钱、名誉、职位晋升等等有形的与无形的利益。
可是这个阶段有一个风险,娱乐圈那些长红的明星们非常了解这一点。
偶像明星通过不断的曝光终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流量明星后,大多会开始转型,因为他们以及他们的打造者都知道“流量”并不长久,必须用作品来说话。可是有作品的“实力明星”就不转型了吗?他们也要面临从女儿到妈妈到奶奶、从小鲜肉到老腊肉的年龄变化、也要面临大众欣赏标准的不断提升,也要面临高曝光的工作与自己生活隐私的冲突……等等很多问题,于是他们可能会在表演类型上不断突破、可能会从幕前转到幕后,他们不断的根据自己和观众的需要在调整,以免被时间抛弃。
收获阶段的风险就是,成就容易让人停留在舒适圈里。
而这一阶段需要做的,是不断的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可能。
张雪峰就是这样从一个“考研名师”到现在“最懂普通家庭的报考专家”,本书的作者更是用不断的突破完成了神学硕士到记者、再到商业讲师、畅销书作家、到影响力巨大的思想家的一连串巨大跃迁。
这个世界很是喧闹,而想成为那些热闹中的一个光点,需要走一条有那么一点儿长的路,希望我们像这本书的副标题所说,“在疯转的世界里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