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从新千年开始,私营企业迅速的成长、壮大,以至于成为社会经济秩序的中流砥柱,年轻人开始有了除了公务员、国企之外的新选择。
新兴的公司带动了朝阳产业的迅速发展,在这几十年间,无数人因此获益,他们走着与我们的父辈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快节奏的创新中吃到了发展的红利。
私营企业的活力确实不可估量,曾经私营企业存在于鄙视链的低端,而现在几乎没有谁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公司了,在这期间是企业家们的艰苦创业,也是每一个期望翻盘的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私营企业现在变成了明星企业、科技创新先锋有或者是制度健全的大公司,这放在20年前,恐怕是不敢想的,那时候进银行、进政府、进大国企是优秀大学生的首选,似乎只有被遗忘的那群人才会选择私营企业,原因也很现实,没有其他选择。
再看看近年毕业生的流向,最优秀的人扎堆想进BAT,华为开出的毕业生年薪屡创新高,毕业生的首选早就已经变成高薪、氛围年轻、带着做一番事业或是颠覆一个行业的愿景的明星企业。
然而,伴随着快速发展而来的,除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海量的新机会,在格子间中却也弥漫着一股越来越浮躁的情绪。
浮躁源于压力,浮躁源于工作氛围,浮躁也源于选择的权利。
制度、环境、经济回报,决定了我们将永远告别父辈那个几乎终身制,并且还能老子传儿子的时代,当下极度细分的工作技能,快速迭代的技术,让员工被感压力,而对企业来说,30天内破产并不是什么玩笑话,巨人也会倒下的危机时刻存在着。
职场这个词今年来很火,职场中弥漫着机会与风险,可以嗅的到金钱的味道,似乎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力。
从我的体会而言,职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词汇,他与理想无关、更提不上什么梦想,在这里交流和宣扬的,是人际关系、经济回报、上升通道,当然,还有那浓郁浮躁情绪。
因为有跳槽的机会,因为看到了明星企业的潮起潮落,因为有一也暴富的上市榜样,当今的职场人很容易忘记自己身份的本来面目---劳动者。
除了公司传达给我们的美好使命,最有名的就是改变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徒子徒孙们可以改变的许多东西,我们非常容易给自己定一个宏伟的目标和伟大的使命,行业领袖、公司骨干、团队领导、步步高升、独揽大权。
有使命感是好事,但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没去理解这双重的使命感到底以为着什么。
你想改变xxx的动机是什么?你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代价?为什么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你有什么独特的资源帮助你获得丰厚的回报?你认为成为领袖之后可以带领团队更上一层楼吗?你有什么具体措施?
使命本身非常虚,它意在描绘未来的愿景,在畅想公司或者个人伟大的使命时,先要知道它失败的概率要比成功大得多,其次,即使成功了,也是未来的事情,而不是明天的事情。
没有使命感,会让我们麻木不仁,而偏颇的理解使命感,又让我们浮躁和激进。
如果觉得很浮躁,却又想改变这种状态,不如静下来,摒弃任何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就事论事的重新分阶段思考三个问题:
1、作为一个劳动者,我的付出和回报是否合理。
2、我是否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使命感,作为继续工作的动力。
3、除去长期的愿景和使命而言,有哪些3年之内我希望达成的目标,如果要成就这个目标,当下我应当作出什么样的改变或者选择。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后,再判断接下里的3个月、3年和更长的时间,应该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和动作。
而不是在一场经济洪流中,忘记自己的身份,大部分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时候又低估了自己的勇气,所以莫名其妙的焦虑和压力会影响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保留对工作的理想,但要分阶段的完成,长期的目标是一杆标杆,可能需要我们花30年或者更馋的时间才能达到,而当下,好好回归本分,我们的使命应该是务实的、具体的,除了少部分的天才或者机遇非凡的人,踏实点,走务实的路线,无论从经济回报还是个人长久的发展来看,都是最佳选项。
重新理解和规划使命,明确阶段性目标,减少职场浮躁和焦虑,会帮助职场人作出有利于发展的选择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