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圣诞节,我们组织小区里经常一起玩的宝宝们进行了一次聚会。
“一起玩”,其实指的是宝宝们一起玩。由于大家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各家的老人孩子都彼此认识了。但对于我们这些当家长的,这次还是第一次见面。
聚会上,宝宝们被好吃的好玩的吸引着,大人则聚在一块聊天,话题自然是关于孩子的。大家除了高兴地介绍自家的孩子有什么有点,也会彼此讨论各自的烦恼。比如,我家的孩子总是胆小,不敢见生人,比如,我家的孩子不喜欢吃水果怎么办呢等等。
其实,家长之间彼此交流下这方面的经验很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孩子的这些缺点,或者说习惯,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到,至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反复提到。那样的话,很可能会受自证预言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自证预言呢?
百度百科里给出的定义如下: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例如若你自认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
家长无意间的一些唠叨,很可能孩子已经听进了心里。这样,逐渐的,自证预言就可能起作用。
在纠正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避免自证预言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