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一个很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小聚一下。他带着爱人孩子还有丈母娘来呼市看学区房,就一起吃晚餐。孩子要上小学了,要从家乡那边来呼和浩特,爱人在家乡那边的工作就意味着丢弃,要在这边重新找工作。
她学的是财会,在一家医院里做的也是财务相关工作。我说你来这边之后可以自己代理几家公司报税,一个月不用坐班也能轻松赚个五六千(呼市事业单位的工资平均也就3500每月左右吧)。她说不行,学的是财会,干了几年也没深入,不会做。
她妈妈说还是找个稳定的工作吧。我说那你可以尝试去考公务员,三月份就要开始招聘了。她又说,我好多年没考过试了,对于学东西学不进去。
然后她妈妈就在旁边说,女孩子么,不用那么要强,你就找个轻松的活一个月赚点钱,能把孩子带好就不错了。她妈妈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
在我们这个小城市,我妈妈这一代的父母,在子女大学毕业教育里,说不上最多的话,估计也是第二多了。她们就是这么过来的,生意赔钱,辛苦,不如做班稳定,抱着铁饭碗一辈子轻轻松松就这么过来了。
这是上一代人的大半生。这位母亲把她那一代的生活模式传递给了她才仅30岁的孩子。
我看到这里,就沉默了。这套理论,在八九十年代,确实可以过着比一般人优越的生活,双职工。但是放在如今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仿佛看到了我同学的爱人她毫无波澜的下半生,经不起半点波折的下半生。三十岁,一辈子还有那么长。
我不想阐述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下如果你一直在原地踏步,就会被社会淘汰。我只想谈谈,怎么做,你才不会被社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一个人如何在十年之内把自己打造成某一行业的专家?
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成为行家
我们在育儿领域,推崇信任育儿大咖,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尹建莉、儿科大咖、《正面管教》的简.尼尔森;我们在金融领域推崇信任的:吴晓波、薛兆丰;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总是最信赖专家。所以,你要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信任有了,其它的东西顺其自然就来了。定位自己的细分领域的时候牢牢把握一点:需求在哪市场就在哪。
二、品牌的建立
当你已经定位好自己的细分领域,接来下重点就是打造自己的个人IP。个人IP如何打造?分为以下几点:
1、差异化自己的定位,告诉用户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需求。
2、确立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是你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你将来要做什么。愿景是你要做成什么。价值观就是道德的引导,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你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导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3、树立自己的榜样,研究自己所在领域的行家,他们是怎么成功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以十年甚至二十年规划自己的生涯路径。
三、渠道的打造
1、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你要打造自己的专家路线,就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在一个平台下深耕。文字板块的平台: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听书的平台:喜马拉雅、荔枝;视频平台:抖音、西瓜视频、快手。
2、找准自己的定位人群:你是做青少儿的、还是做成人?是做线上还是线下?是做大众化产品还针对精英人群的设计?这些都要定位于不同的人群。首先定位好自己的目标人群,然后再去挖掘目标人群的聚集地。
3、时刻和生活资讯保持紧密关系:大多数人都很懒,能记住的东西也真的很少。但是人们追热点,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我们就要追踪到哪里,时刻和身边的热点大事件保持密切联系,高度关注,培养对热点的敏感度。
四、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修行
1、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这个世界上有条潜规则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这条规则不是你为自己今天明天做了什么,而是你为身边的人提供了什么价值?你为你所在的单位提供了什么价值?你为这个国家提供了什么价值?
价值才是评判一个人的终极考核。格局有多大,路就能走多远。
2、终身学习的习惯
注意我说不是学习,而是把学习培养成一种像刷牙洗脸不需要意志力来抵抗的习惯。而且这个习惯终身受用,终身受益。
五、极致的践行者
不去做,然并卵。不管是你在听别人分享的干货,还是你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异或你听他人分享的方法,这些都是别人的。如果你不去实践,不去真正的在做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体会,这永远都是别人的东西。
不去做,然并卵。
不去做,然并卵。
不去做,然并卵。
如果说投资是一场修行,那人生更是一场浩瀚波澜壮阔的休行。这条路上,感恩有你,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