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写的第一篇小文章,可能以后会有更多。闲话不多扯,直接入题。
首先,为什么会写这个话题?
事情缘起于简书给我推送了一篇名为“被论文毁掉的中国大学生”的文章,作者名气有点长,我为了方便,原谅我直接称他“黑豆”。作为一个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大四狗,自然好好品读了一番,我也推荐给大家,之后可以去读读看。但比起文章,更有意思的是,评论区两大阵营打的水深火热。至于哪家是对的,我也不好说,所以站在一个正在写论文的本科生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文观点仅限于本科生。
论文确实让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感到了负担
我的学校是“双非”,全国排名150位左右。优势学科在国内有很强的实力,可惜我只是普通学科的学生,平时除了上课,几乎没有任何跟“学术研究”有关系的内容。因此,就我认识的中国大学而言,我认为,如果把中国本科生的学术素养做个正太分布的话,我们专业的同学应该是处于比较中间的位置。我本人也因为个性外向和学生工作需要,算是学生里比较了解学校学生情况的一批人,所以我斗胆以我身边的同学的情况推广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
说实话,黑豆对于本科生厌烦写论文的情状描写可以说惟妙惟肖了。持“无用论”的人在我知道的讨厌毕业论文的同学中几乎占了一半,“工作”、“二战”都是几乎不可辩驳的理由。对于这部分同学,因为没救了,也就不在这里讨论了,直接抬走。你可能要问了,那另一半呢?另一半同学持“折磨论”。这部分同学认为写论文是应该的,虽然对工作和考研没用,但起码是对“大学”二字的形式上的基本尊重。但他们每次一打开电脑,甚至一想到论文的时候,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自己,写几百字就不知道该干嘛了,自我思考没出路,找到的文献又看不懂。这种想写又写不出的情绪消耗着他们为数不多的耐心,而游戏、刷剧、睡觉这三大杀手又无时无刻不在寻觅机会gank他们宝贵的发育时间。所以比起时间和任务负担,他们更不能承担的是心态的负担。不过对于这部分同学,我觉得是可以拯救的。
因为负担, 所以才会有代写和洗稿
走捷径无非两个原因,一曰懒、二曰难,请大家对号入座。我知道要完全分类有些困难,所以我举个可能有些不堪但绝对真实的例子(预警:不能忍受不堪场面的同学请跳过斜体字部分)。室友罗,从大二开始,大致下午1点起床,趴在床上吃外卖,吃完外卖只穿一条花内裤就蹲上凳子上打游戏(冬天趴在床上打),直到晚上10点吃中午剩下的外卖,看小说到夜里3点再睡觉。这不是某一天发生的事情,而是几个学期以来的常态。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掩盖他大学第一学期任团支书,被学院第一批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到现在也没入党)的事实。我亲眼见证了他的传奇改变,刚开始只是觉得做学生工作太难,费时间,后来就辞掉了团支书的身份;想入党,又不想听沉闷的党课,所以党课考试没过;想学吉他,买了来又觉得练起来太难……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就明白了。有很多人是因为刚开始太难,又找不到出路,所以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又有几个人不是在做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顺风顺水,没把握的事情就寸步难行呢?可怕的是,如果“拖延”变成了“畏难”和“懒惰”。
回到论文上来,我之所以放弃讨论“无用论”的同学,是因为这部分同学最初的心态就决定了他们走捷径的概率很大。而“折磨论”的同学们则不同,他们是有抗争的一群人,在抗争的过程中有人失败了,有人坚持了。
所以毕业论文真的毁了本科生?
我的结论是:显然不是。道理很简单,往小了说,认真写论文的过程也总会给人带来严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个体验将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益处;往大了说,毕业论文可能会让第一次接触科研的学生发现新的世界,从而走上科研的道路(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本科阶段跟随老师做项目),进而为解决“钱学森之问”做出可能的微小贡献。今天我们经常讨论为什么大学再难培养出大师了,如果学生都没有机会爱上科研,那何谈培养大师呢?
所谓毕业论文成为了本科生的累赘,或者毕业论文对于现在的本科生没有存在的意义的说法在我看来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我在前文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为什么很多本科生不喜欢和写不出毕业论文,但并不代表这个困局是解不开的,质疑论文存在意义的想法完全是与“大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它意味着掐灭解决“大师荒”问题希望的火苗。
那该怎么解决毕业生的论文难?
本科毕业生写论文难,我想根本原因还是在大学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比起学术总体更偏向于就业,当然,这没什么不对。毕竟社会需要发展,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需要做研究的。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基础几乎为零,加上大学环境诱惑多的特点,让本科生在最后半年写出一篇原创的,专业的,还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确实太困难了。所以,问题的解决追根究底不在大四,而在整个大学期间。
当问题由写论文上升到大学教育的时候,就不是我所能深入探讨的了。但我想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让大家有所比较,大学期间接触学术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我本人是大二最后一个学期末偶然地被专业课老师忽悠做一些资料整理和归档,后来帮她做一些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被迫自学的)的工作,再后来就自然的参与了她整个项目的研究。这个项目的成果是我们共同发表了一篇CSSCI,本人在老师指导下发表了一篇普刊文章。再后来,科研从来都是一件持续的事情,承蒙老师关照,在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我开始立项国创、挑战杯等等比赛,这些比赛也为这个项目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们还联合一些老师共同编写了一本专著,而自己的毕业论文也同这个项目有一定联系。
在接触科研之前,我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感觉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空洞、道理易懂,意义不明。接触科研之后,我开始明白老师讲课逻辑与教材编写者的编写逻辑,对上课的内容开始表现出惊人的理解力。不光是上课,我也开始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尝试做深入思考,慢慢地我理解了什么是“理论来源实践又指导实践”,并且经常因为自己一些寻根究底的观点被朋友们大为称赞。学术带给我的不仅是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严谨缜密的行事风格。“辩证的看待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缜密的解决问题”成了我经藏提醒的自己一句话。我的经历证明,至少目前为止,这套公式对我是适用的。
我正在写的毕业论文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我要二战考研,每天只有上午的3个小时能够用来做个论文相关的事情。但前期的研究经历让我能沉下心连续看两周的外文文献(我英语很渣),在文献中自学了很多的研究方法,所以困难很大,办法很多。
关于查重
这个问题我就一个观点:请不要相信那些说专业术语的高重复率会让你难以通过的论调。别问我为什么,两年来我给自己的,帮老师的,还有写专著的查重次数加起来可能比有些同学看过的文献都多,要是因为写了专业术语就算重复,百分之零点开头的重复率?发论文?写书?不存在的。
最后的最后
虽然不是所有同学都向我一样的幸运,但希望所有同学都能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尝试,去接触。最后的努力仍然不足以完美支撑你的论文,有洗稿的行为也不丢人,丢人的是你来了一套全身洗。
希望所有毕业狗们,一起好好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