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八天长假已经过去了六天,本来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好好地做点事情,在假期的尾巴,我坐下来想想,发现好像什么也没做。
大概能想起来行程是这样:十月一日,下午抽了三个小时去看了广东省绘画书法摄影展,晚上100俯卧撑。十月二日,早上半天回乡下,下午去了看堂弟的新居,然后回来补觉,晚上100卷腹。十月三日,看了30页堂弟推荐的《道德经》心解,下午去探望堂姐,晚上100俯卧撑;十月四日,看书20页,陪小孩,晚上100卷腹。十月五日,舅舅生日,去了四个小时,晚上100俯卧撑。除此以外,我不记得还做了哪些事情。这六天,每天除去吃喝睡必须的时间还有12个小时可以供我使用,6*12=72小时,我在72小时里居然只做了几个小时有意义的事情。生活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过一样。艾力早有深刻的领悟,今天我终于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有72小时的自由时间,却只产生了不到十小时的真正有助于成长的时间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聚焦。
我在时间使用上的随意性,丝毫没有把时间看作比黄金还贵的物品。虽然我整天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并不是真的理解了,而只是背熟了,水过荷叶一般了无痕迹。如果我真正认可这句话,那我就会把我的时间定价为每小时10000元,那么,做什么样的事情才配得上这样的价钱?王阳明说过知行合一,只有一个人所做的和他所说的一致了,才是真知,如果不是,那都是忽悠别人或忽悠自己,其心里并不是真正认同,并不是真知。
我记得我花了较多的时间看公众号,每天都会有一小时投在上面,这几天看了这么多公众号文章,脑袋里居然没有留下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 !这时间不是浪费了吗?没有记录,就没有收获。仅仅看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时间就是浪费掉的。反而是自己静静地看了几十页《道德经》心解,还有点印像。因为我认真地思考了,做了笔记,留下了思考,那才是自己的东西。从这里得到一个启发:不管看了什么,都必须要留下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不断迭代,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
从今天开始,要做到三点:
一、要专注,一个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至少要有一小时的专注时间。
二、要有记录,记下做过的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没有记录的人生等同没有。
三、把自己的时间定价为每小时10000块,看做什么事情才值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