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 之二十一
一般地说, 以下几项内容是教案必写内容。
1.教学(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 巴班斯基认为:“任何活动,关键都在善于设计它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早就指出,自觉的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人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到明确、恰当。“明确”, 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 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五符合”,即符合“三维目标”精神、符合年级的特点、符合教村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40或45分钟容量。比如语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提示,如果没有补充、改进,就没有必要照抄。要写在教案中的是根据自己研究教材和课时实际,分解细化了的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课时目标明确、恰当,课堂教学才有方向、才有效益。
2基本的教学程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安排一节课的先后次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需要在教案中提示。这个提示也不是“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该省的省、该略的略、该详的详。一般地以教学重点的实施、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创新点的设计等为详,如阅读教学,一般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进行揣摩、品味;理解、朗读;表演、探究等,把提重点,突破难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是教案设计的重头戏。
3.问题设计。以提出问题,包括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来调动学生、深化理解、促进思维、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好的问题,即思维含量高、挑战性强的问题,能够点燃创新的火花、促成思维的觉悟、激发探究的欲望,使之或凝然沉思、或豁然开朗、或释然顿悟、或怦然心动、或翩然遐想,不仅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更陶治情操、沐浴欢喜、获得生命力量。备课,要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要把问题写在教案中。如阅读教学,问题要提在学生的疑点上,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提在课文的矛盾上,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4.练习设计。一是教师要“下水”,如于永正老师在备课时,总是要把课后思考练习做一做、生字写一写、练笔作一作。 一位老师在作文指导课时说“老师一味地推学生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肯定不行”。二是教师要设计,即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练习,以及时反馈、巩固和深化;设计课外练习,以拓展、延伸和升华。
5. 教学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提出写“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于永正老师说得更具体,他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说,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可以把反思发表在网络上,马上就有同伴来阅读,或支持、或肯定、或鼓励、或帮助。失误,因反思而美丽;喜悦,因分享而永恒,多么美妙啊!
以上就是撰写教案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