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了趟普吉岛,随身带了本应景的《旅游的艺术》(阿兰德波顿),书和旅行结合起来,还挺有意思。
书是余秋雨作序,序写的好不好另说,名气够大了。翻译的准确生动,信雅达全占了,绝对值得买回来看一看。
整个旅行的过程也因这本书的提示体验了不少从没想过的新东西。
上次成都的游记是模仿毕导的方式,但我没有毕导的可爱,所以写出来并不很满意,像流水账一般有点无聊。这次想结合这本书来讲讲我眼中的普吉。
书中第一章-《旅行前的准备》中作者试图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或者画画或者摄影等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你整个旅行经历的极小的片段,是众多经历里的高光部分。除非你刻意观察,否则大脑无法记不住所有的时刻。
我们更多的看到随风摇曳的棕榈树和快要掉落的椰子,看到海浪和海鸟舞动着绵延几十公里,而看不到沙滩上一只死掉很久的鱼,突突车上落了一只叽叽喳喳的苍蝇,旁边胖胖的本地阿姨偷偷给客人选了一个烂掉的芒果做了水果冰沙。
所以我想写的重点也是我旅程中hightlight的部分,是我面对新鲜事物的喜好与选项。我们在面对新的旅途的时候,不妨也可以思考背后蕴藏的真正意味,来辅助更好的了解自己。
first sight
旅行伊始,第一个“异国他乡感”的冲击发生在过完边检等待司机接你去酒店的停车场。
普吉机场的停车场非常实用,但信息铺面而来也毫无美感,堆叠在一起的歪歪扭扭的字和有秩序的排列方式明确的告诉我们当地旅游的发达与熟练。游客自动找到自己的名字,和其他等司机的人一同围在一起靠边站好,吹一吹普吉岛的风,就够了。
机场到酒店的这段路应该是整段旅程中好奇心蓝条最满格的时候:
就算是凌晨四点下飞机,在去酒店的路上也能精神抖擞的盯住窗外的建筑,猜想他们的楼房为什么会建成这样,里面住了什么人,想象这个城市会在天亮以后给你什么惊喜。
“异国他乡感”最开始带给你的冲击是剧烈的,但如果仅限于视觉的冲击,很快激动感就会因审美疲劳而失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比如思考让你激动的画面,是不是因为在你的故乡是没有的,是不是你缺失的东西,故乡为什么没有,这里为什么会有。
思考甚至了解了这些,那对当地的理解就会更深入一层。
第一天没有固定行程,睡醒之后的我看了看自己千辛万苦变白的皮肤,默默定位了当地商场的boots先去买个防晒霜。路程不远所以选择步行过去,一路看到花花绿绿的车子和花花绿绿的楼,配合花花绿绿的水果摊,以及饱和度报表的蓝天,好心情瞬间被点燃。
后面去了普吉老镇,同样也是五颜六色的一排不高的楼房,电线电缆都暴露在外面,不时还发出滋滋的声音,电线下面是一长排停好的重要交通工具-摩托车,等到了下班时间,就着快要落山的太阳,在海边在山路驰骋回家。
这些都是在杭州不常有的,吸引我的,是朴实又旺盛的生命力呀。
hotel
5-10月是普吉的旅游淡季,酒店的价格非常低,我住的这家deevana,在华美达旁边,平均400不到一晚,酒店内有早餐,位置在东方spa旁边,芭东海滩/芭东酒吧步行十几分钟,位置很不错。
泳池在不远处,有人游泳,不时传来笑声,花园的棕榈树和叫不出名字的花还在随风摆动,偶尔有几只鸟叽叽喳喳的路过,也房间内靠窗的地方有榻榻米,搭配白纱窗帘,撩起来还能看到这画一样的景色。符合我对海岛的幻想。
我梦想的书桌窗外景色大致就是这样的。
庭前有两把椅子,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太阳还没全落山,看了一大半书,爽。
diving
不会游泳,没有试过把耳朵放进水里,泡温泉都要做十分钟的心理准备才能完全泡在水里的我,
竟然做到了。
氧气管背上身的时候,我摸了摸胸口,做好了等下在体验区就挣扎着上来,交给教练300泰铢体验费的准备。
但教练太有耐心了,等我做心理建设做了十分钟,终于把我摁到了水下。
头埋在水里的一瞬间我觉得完了我死了,本能的大口呼吸。
然后发现,咦,好像没什么耶。
觉得自己要窒息的时候,深呼吸就好了。
想东想西的时候,只要嘴巴还在呼吸,就好了。
普吉岛的水下的景色一般,看到珊瑚/小丑鱼/一群叫不出名字的鱼/一只嘴巴超长的鱼,有点相信海绵宝宝派大星真的存在了!
有人说深潜很像冥想,确实有点相通的地方:感受呼吸,感受自己和眼前的景色,就够了。
local people
只要你待在有人的地方,就一定能感受当地人的热情。
当然这种热情也许更多的和想赚你的钱有关,但都大大方方的,也倒是抵消了一部分抵触。
1.
我见过的当地人大多晒得很黑,一年四季的太阳防晒都躲不及,索性后面一天我也不涂防晒霜了,来一趟怎么也要带点当地的印记回去。
丛林飞跃的几个年轻教练开朗的像太阳,中文说的很溜,甚至还唱起了“拼多多”,海岛上的工作人员还有几个小孩子,娴熟的指挥游客去哪里准备怎么扣衣服,和同行打趣。见过的其他人也一样,黑黑的皮肤看起来无比健康,肤色已经无关紧要,他们也和太阳和生活达成了最恰当的默契。
2.
坐在台下看人妖秀的时候,一直按按握拳“他们好瘦!腿好长!胳膊好长"。演出结束,站成一排的他们笑魇如花的招呼别人来拍照。
一次100泰铢。有点心疼她们。
当然我连一百泰铢都不想花,更应该心疼心疼自己。
3.
酒吧街的一家有乐队驻场的店里,有个人妖小哥没带假发也没有大胸,抱着酒桶,客人不买他也报以微笑,笑得特别真诚。没人招呼了就跟着音乐跳舞。
看着真快乐。
4.
按摩店有两个姐姐,柔声细语,我偷偷观察给我按的人,应该是40岁左右的中年,她有小孩吗,小孩成绩好吗,她在做按摩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final
这次出行并没有拍很多照片,100%电量的osmo pocket,回到家看还剩78%。
以前的我出游,会随身拍视频,有种要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记录下来的执拗。阿兰德波顿的观点启发了我:好奇心不是拍一张照片就能占据美景,很快就忘了,加工之后才有长久影响;
如果写下来和画下来,就更好。
举起相机的次数变少,留给好奇心的时间就更多了。感受景色和人文给你的感受,感受自己的反应,是永恒的命题呀。
--end.
喜欢就关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