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热浪滚滚,而这“游心”空间是另一番幽静景致,仿佛是别一个清凉世界。今天的“有书·同城共读会”第28期,就在这样一个别有洞天的所在举行,读的是《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
若非读书会提前约读《一个人的朝圣》,我想也许我不会遇到这本好书。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位退休六个月的老人哈罗德,突然无预兆地接到一位几十年未谋面的弥留之际的老友奎妮的告别信。他马上写了封简短的回信,可是在投入第一个邮筒时他犹豫了,觉得还应该再说点什么以鼓励老友活下去,于是他走到第二个邮筒、第三个邮筒……就这样,他毫无准备地上路,没有任何徒步装备,没有带地图指南针决,甚至没有带上手机步,就这样决定步行把信亲自送到老友手中,仿佛这样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关心和诚意,仿佛只要这样奎妮就会好起来——为此,他从英国的南部徒步走到英国北部,历时87天,途行627英里。
这就是故事的主线,而哈罗德一路走着,看到听到想到的人事物,构成了小说纷繁多面的脉络。由于原生家庭的不幸造成了哈罗德不善表达、循规蹈矩、乏善可陈的卑微性格,儿子的抑郁早逝,妻子与他渐行渐远……这封突如其来的告别信打破了他20年来仿佛一潭死水的生活。
从他迈开脚走出去的那一刻,人生变得不一样。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他一路走,一路听着那些陌生人的故事,不带评判地听着看着,他无法再否认其实一路上见过的每个陌生人虽然是独特的,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生的两难——没有谁比谁容易。是的,不带评判,这是多么难啊!惟其如此,才能看到每一个生命的独一无二,而无关乎对错好坏!
前半部分的路程,哈罗德纯粹靠着简单的意念在走,用尽全部力气在走,可他信心是不足的,有时候甚至不敢告诉路人他的决定,怕被人嘲笑或劝回。后来在女医生玛蒂娜的引导下,他懂得了尊重身心的承受程度,他甚至慢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他又一次吃了一惊,原来只要知道寻找的是什么,就可以从身边随手拈来。同时他觉得自己更坚定了。
这让我想起蒋勋的一次访谈,他说,忙是心灵的死亡,不见得是事情多,更多的是对周遭的东西没有感觉。风吹过脸上的温度、视网膜可以辨别的2000多种色彩、嗅觉可以辨别的一万多种味道,不能分辨是我们太草率了。美不应只是知识,应是你能找到内心的感觉。
也许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苟且必须去面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腾出心灵的一隅空间去装载诗和远方。这次读书会的场所是个叫“游心”的文化空间,是位经营汽车美容行业的老总友情提供的。
走进“游心”,心里有谜团种种:其一,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总,有这样的情怀构建如此的空间?其二,这是一位怎样的暖男,可以亲自下厨为书友们免费提供富有乡土特色的地瓜粉团?见到其人,谜团不解自晓——74年出生的一中校友,福医大毕业行医数年,跨界转行汽车行业,近年醉心于构建“游心”空间……可否看作这也是庄总对心中那一抹梦想的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