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事船上离,自是心绪悲凄凄。
再以景色来渲染,月光清冷夜迷离。
环顾茫茫枫叶下,忍听秋风吹芦荻。
饯别之酒难下肚,引出京都琵琶女。
一曲凝结两人心,弹者有情听有意。
“转轴拨弦三两声”,首先表白志、事、思。
情思志事融曲中,吻合两人之阅历。
“大弦嘈嘈如急雨”,乐声浑厚而坚实。
节奏急促丝弦紧,气势浩荡千钧力。
波动之声诉说人,听曲可见琵琶女。
在她艺技生涯中,博学熟练求超奇。
人生旅途更奋进,苦争苦斗是搏击。
“十三学得琵琵成”,名在教坊属第一。
且看居易我如何,也有拼搏之历史。
十年苦读三科考,口角生疮读未息。
“小弦切切如私语”,低缓缠绵情细腻。
缭绕轻轻柔柔软,甘甜如蜜入梦思。
造成心理陶醉感,此乃歌女得意时。
温情脉脉卿与我,浓妆艳抹香迷离。
“五陵年少争缠头”,红绡无数只一曲。
居易我也在回思,那是先前得志时。
朝中陪伴帝王侧,迎来送往臣相揖。
吏禄一年三百石,“岁晏有余”养家妓。
樊素歌美樱桃口,小蛮起舞细腰肢。
“嘈嘈切切错杂弹”音节变化调出奇。
“大珠小珠落玉盘”,跳动欢跃不拘昵。
清脆圆润多种美,如同交响合为一。
各类音色可凝结,音高、音强与音质。
轻重缓急粗细低,变化无穷琵琶丝。
比喻可见丰富性,眼耳兼收来不及。
曲中亦有琵琶女,矜夸往年乐有余。
高节奏啊强动态,多侧面啊忙乱急。
丰富多彩生活照,百般欢爱肆情意。
“钿头云篦击节碎”,挥玉如土不吝惜。
“血色罗裙翻酒污”,霞霓也可裁为衣。
不计未来与后果,纵情享受得意时。
曲亦吻合我居易,为官通达骋其志。
直言敢谏不苟且,恐怕皇帝有遗失。
触怒龙鳞不自悔,寄望回天而转日。
诗对群臣嘲与讽,更想移俗易风习。
审视官场居易我,也曾妄为不顾忌。
“间关莺语花底滑”,暗示时间在推移。
“幽咽泉流冰下难”,人生坎坷路崎岖。
此乃影射琵琶女,生活渐渐不顺意。
温馨甜蜜变苦涩,“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老,迎来送往变孤寂。
贬官何尝不如此,际遇如同日沉溪。
缘于皇帝渐疏远,更有朝臣之妒嫉。
宫俸我已吃到头,贬往江州草萋萋。
“冰泉冷涩弦凝绝”,乐声哽咽不动丝。
“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乐音已止息。
有声音乐化无有,此乃情绪之蓄积。
“别有幽愁暗恨生”,蕴蓄正要迸发时。
“此时无声用有声”,迸发海啸山离析。
艺伎如何能承受,“门前冷落鞍马稀”。
空旷寂寥悲切切,彩凤徒自逐帷低。
听曲各自想心事,帝京我于去年辞。
“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离京三千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泣。
世间白氏更凄苦,贬官歌女同心思。
“银瓶乍破水浆迸”,声乐忽然拔地起。
“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清脆节奏疾。
激越高亢若霹雳,势不可挡千钧力。
此是歌女在呼喊,憎怒怀才命不遇。
五陵年少不得见,商人更是轻别离。
此乃吻合白居易,因诗得来因诗去。
得罪在于谏、嘲、讽,是夕始觉迁谪意。
“巴山夜雨涨秋时,问君归期未有期”。
“曲终收拨当心画”,表象乐音已终止。
“四弦一声如裂帛”,摧肝裂胆声若撕。
声响难听难承受,贬官亦同琵琶女。
双方心灵之写照,千刀万剐无差异。
何不齐声共呼喊,亏了颜渊宠盗跖。
“东舟西舫悄无言”,无泪无声悲至极。
“惟见江心秋月白”,各自回味心意痴。
痴心两眼望江月,江波荡漾水逶迤。
咀嚼白氏写音乐,确实登峰而造极。
朦胧之中见真切,真切着实可合离。
一曲连接我和你,沦落天涯在异地。
声符不是无内容,两人经历之谱曲。
叙事也非纯阅历,而是为谱填歌词。
曲词关连成一体,诉说两人情、意、事。
古今绝唱《琵琵》篇,后人不敢再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