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第八本书·掌控注意力

现在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因为我们每天被各处的信息“轰炸”,分散了大量的精力,所以注意力变得特别珍贵。

很多老师会跟父母说,你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注意力,但是不要过度地神化注意力,尤其是不要太重视小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注意力分散是一种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给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多的可变性。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讲,注意力确实是一种很需要具备的能力,如果我们到二三十岁,依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地做一件事情,我们就很难在某一个领域里边,掌握到别人无法掌握的技能,这就是注意力重要的原因。

专注力PK定向反应

有人说:“其实我注意力还可以,比如说我看手机就能连续看几个小时。”这不叫作专注力,这叫作定向反应。定向反应是什么呢?这是原始社会我们人类在丛林中的一种习惯,你在丛林里边走,你听到草丛有动静,你要是不看那就很危险。所以在原始社会,只要哪个地方有动静,哪个地方有变化,我们就一定会关注,这个叫定向反应,而不是专注力。

你刷手机之所以能够刷几个小时,是因为它总有新东西,总在不断地变。但是如果你读一本书能够读几个小时,那就是专注力,因为书上没有自然界中那种攫取你注意力的动作。或者你做一个木工活能做时间很长,你解一道题能够解时间很长,这些都是专注力,而不是定向反应。

注意力专区与心流

《掌控注意力》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一张倒U形的图。

构建一张倒U形的图,横轴是我们所接受的刺激水平,纵轴是我们的注意力。这个倒U形的图反映出来,在刺激水平的这条横轴上,刺激水平太低时,注意力是不够的;而刺激水平过高时,注意力也是不够的;只有中间的这一段,注意力是合适的、足够的,所以我们把中间的这一段叫作注意力专区。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你处在注意力专区时,你会特别专注,很容易忽略时间的流逝。那么,注意力专区外的两端分别是什么呢?叔本华讲过,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觉得无聊。注意力也是如此。

当外部刺激不够的时候,我们觉得干什么事都没意思,提不起精神来,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是一种缺乏注意力的表现。另外一端叫作过度刺激,过度刺激就是太紧张、太焦虑,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太高,以至于你坐卧不宁,什么也干不了。

处于刺激水平过高的时候,大家会有这种感觉:假如现在让你上台讲话,按理说你上台讲话要面对众人,你的注意力应该很集中,因为你全副身心都在这儿,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人到了台上以后什么都不会,完全忘记要讲的内容,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因为他太紧张,压力太大,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衡量我们对外部刺激的感受程度(从无聊到亢奋)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我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太少了不行,太少了提不起劲;太多了也不行,最重要的是合适。

两个步骤能让我们回到合适的状态

第一步叫作意识,就是你先感受自己是出了注意力专区,或者是根本没进入注意力专区。

第二步叫作恢复或者平静,就是当你所受刺激不够的时候,给予自己足够的刺激;当你所受刺激过高的时候,让自己逐渐平静下来。

家长们经常问:我的孩子做作业时喜欢听音乐,这到底行不行?这个叫作多重任务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是因为不够兴奋,所以没法专注地做作业,那么他听音乐就是对的。但是如果他已经过度亢奋了,他还在那儿听摇滚乐,或者是听熟悉的、中文歌词的音乐(中文歌词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所以它很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就会特别容易让他分心,如果他听的是没有歌词的轻音乐,或者是英文、法文这些听不懂的歌词,那么它对他来讲可能就是一种背景。

无聊和过度刺激

如果他已经是因为过度亢奋而无法认真,再听歌就会更亢奋,就会更学不进去,所以做作业能不能听歌是要看状态的。大部分人被注意力问题困扰,因为他在无聊和过度刺激之间不断摇摆。

那你说我怎么判断我是不是过度刺激了?有办法。你可以根据你在这两个情况下的反应来判断。

第一个叫作“你面对沮丧时的反应”。假如一个沉浸、专注做事的人失败了、遇到了挫折,他的反应是接受失败、重新再来,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但是如果你面对挫折以后,反应是生气、愤懑摔东西,那么你很有可能是过度投入,这就是过度刺激。很多打游戏非常专注的人,他打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谁敢打扰他,他整个人就“爆炸”了,这说明他的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实在是太高了。

一个深度投入的人在面对打扰的时候,他不会愤怒,他只会停下来,只会觉得遗憾,但他不会愤怒;而如果是一个过度投入的人、一个过度兴奋的人,他面对打扰的时候会愤怒,他会极其生气。

存在三种被注意力问题困扰的人:第一种人是永远提不起精神;第二种人是永远过度亢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第三种人是忽冷忽热,一会儿在无聊这边,一会儿在过度兴奋那边。

在电子时代,定向反应变得越来越多,我们的注意力被定向反应所替代。我们的大量行为,都不是因为我们的主动关注,而是因为我们被外部世界牵引,所以我们经常在无精打采和心烦气躁之间徘徊。

以上是我们的困境,那好消息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一个好消息:二十世纪脑科学研究最大的成果之一,是让我们知道,人脑是可塑的。

我们大脑当中的“CEO”(首席执行官)是谁呢?在你的脑子里掌控全局的“人”是谁呢?前额叶皮质。《自驱型成长》里详细地介绍过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就代表我们头脑当中的理性,它来负责决定,它来负责分配注意力,它来负责进行自我约束。

但是如果前额叶皮质太薄,我们大脑的“CEO”就不够强大,这个是物理上的差别。那些经常打坐的高僧、哲学家,他们的前额叶皮质比一般人要厚一些,因为他对前额叶做了足够多的训练,他能够冷静、理智,然后克制自己。

如果你的大脑“CEO”没有受过训练,它就会被情绪绑架。比如说你晚上回到家,本来要减肥,突然打开冰箱吃一个冰淇淋,那肯定不是你的“CEO”让你干的,那是你的情绪让你干的。

当我们总是被情绪绑架的时候,我们就会丧失专注度。“CEO”的特点是不能太忙,你不能给它施加太大的压力,你不能让这个CEO天天忙乱,因为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前额叶皮质的发育,尤其是对小孩子。

提高专注力的八串钥匙

当我们知道了大脑是可塑的,我们才能有信心去学下面的东西。作者在这本书里给了大家最重要的八串钥匙,每一串钥匙里还有很多细节和工具。

第一串钥匙叫自我意识,这个是解决情绪调节问题的。

要想把注意力这件事搞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情绪。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激动的,或者情绪是痛苦的、沮丧的,你不能够指望他有好的注意力。

特别想让家长们反思一下,我们整天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请问是谁让孩子天天生气的?是谁让孩子天天生活在焦虑当中,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的?所以想让孩子专注地写作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一个和和气气的家庭环境、一个快乐幽默的对话氛围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不明白情绪的重要性,所以讲《掌控注意力》这本书。

能够使我们的情绪快速平静,让我们的大脑“CEO”上线,最有效的方法是自我观察。你首先得提醒自己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这叫作退后一步。

当你拉开了这个距离,退后一步、用看戏的方法来观察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没什么好生气的,因为你只是剧中人。我们在生活当中为什么活得那么认真、在意、计较,是因为你不是从剧中退出来看的那个人,你是那个正在剧中受苦的人。

作者特别逗,他说有一次他看到他的两个女儿一块儿看恐怖片,两个小女孩看恐怖片吓得要“死”,捂着眼睛不敢看。姐姐就给小女儿出主意说,你可以盯着电视机的边框看,就是你看恐怖片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电视机的边框上。这就是退后一步,你不要沉浸在那个剧情里面,你退后一步,你的情绪马上就好很多。

所以,自我观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这是非常难的。为什么在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天天生活得很痛苦,因为他认为痛苦就是他的一部分,他根本不会站出来看自己为什么这么痛苦。当你观察自己为什么这么痛苦的时候,你的痛苦就已经减少了一大半。

你可以给自己的肾上腺素打分,从0分到10分。比如说,你悠闲地躺在海边晒太阳,就是0分;你的家人在手术室里做手术,你在门外焦急地等待,就是10分。比如说,此刻在看书,那大概是5分。

你要评估一下,不需要准确,你不需要抽血,说我抽一下血看我的肾上腺素。你只需要意识到这件事,并且给自己打个分,你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往正常的方向发展,就是这么神奇,这就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这件事不用追求精确,而是让你的意识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肾上腺素水平大概什么样,你的注意力就能够趋于正常。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自我提问:我为什么此刻还没有去做。比如说,你一直想写一份报告,但是就一直没写。当你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可能快想写了,你就可以去写了。就是要做自己的观察者。这是第一串钥匙,就是唤醒你的自我意识,把自己的那个观察者调动出来,而不是完全被本性裹挟。

第二串钥匙是改变状态,这也是情绪调节的方法。

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改变状态呢?这里边有一招很管用的,叫作四角呼吸法如图。

拿出一张A4纸:“①看着左上角,深深吸气并数到4(1、2、3、4,数到4)。②将目光转到右上角,屏住呼吸并数到4(屏住呼吸数到4)。③将目光转到右下角,缓慢呼气并数到4。④将目光定在左下角,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放松……微笑’,很简单吧,只要这样做就行了。”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放松方法,尤其适合考试或者面试。

改变状态的第二个方法叫中断电源法。中断电源法就是累了出去走走,停下你正在做的事,出去走走或者喝杯咖啡,或者去跟人聊两句天,然后回来再接着做,这个叫中断电源法。

有人说,中断电源法和逃避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不就是拖延,一聊天一下午不就过去了吗?区别就是中断电源法你得承诺回来,你不能说我逃避了以后,就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这里边有一个区别,就是针对不同的工作,我们会有不同的中断电源法。“如果你的工作比较枯燥,如数据录入、技术报告编写等,那你就需要刺激程度高的中断休息,你需要做一些能让你感兴趣、增加能量的事情。如果你是在家里,那么打开音乐软件跟着唱唱歌。在办公室的话,去爬爬楼梯,或者跟你的朋友打个电话闲聊一下。”

“如果你的工作是解决冲突、空中交通管制等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那么选择刺激水平低的活动来缓解和放松一下。如果你在家里,那么在后院散散步或浇一下植物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在办公室,在你的车里或者员工休息室里,闭上你的眼睛,倾听卡农长笛版这种舒缓的音乐对你会更加适合。”

你需要一种既刺激又放松的方法的话,你可以试着去做一些轻松的体育锻炼。什么意思呢?还是回到那个倒U形曲线,如果你的工作太无聊,就刺激一下自己;如果你的工作太紧张,就放松一下自己,想办法回到这个注意力专区。这是中断电源法。

然后还有一个叫要留神的多重任务法。多重任务法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的。对于某些人来讲,多重任务会提高效率。假如说他的任务比较无聊,那么多重任务就能够给他带来刺激。

怎么判定这件事呢?作者说你测试一下就知道了,比如说孩子写作业到底该不该听音乐,你跟你的孩子一块儿研究一下,听音乐对于写作业到底是有帮助还是没帮助,测试一下就知道了。听舒缓的音乐、听激昂的音乐,听摇滚乐、听带歌词的音乐、听不带歌词的音乐,还有不听音乐,这些都试一下,孩子就能够知道哪一个对他有帮助。

接下来的三串钥匙是面对恐惧的。为什么注意力跟恐惧有关呢?因为恐惧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是焦虑和拖延。我们很多事不愿意做、老是拖着不做,背后的核心原因是恐惧。恐惧什么呢?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恐惧被控制,这是我们绝大多数的恐惧来源。

第三串钥匙,叫作终结拖延。

如果你真的想解决拖延症的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心法是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在某些事上拖延一点。因为你越是批评自己,你越不会改,而当你愿意接纳自己的时候,你反而越容易去坚定地做事。

第一个方法叫作建立信心,就是你别老批评自己。

老批评自己只会让自己更恐惧、更怕自己做不好、更怕自己亮出了底牌,让别人觉得“原来你非常认真做事,也就只能做成这个样子”,这就是拖延者心中的独白。

所以,拖延者更愿意说:“我就昨天晚上临时做的,实在来不及了,我这么凑合做一下。”因为他们始终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没有尽全力,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这是太喜欢批评自己或者长期被别人批评的结果。那么,如果你真想改变这件事,你得给自己建立信心。建立信心就意味着你要经常鼓励自己,你要经常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

给自己设定一系列的小目标,持续小赢,持续地让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小里程碑,这时候你会更有动力去做事。

第二个方法叫点燃希望。

何帆教授写了本新书叫《找事》,他说现在已经过了找工作的时代了,现在叫找事,哪怕你有工作干,你也得学会找事。就是你要给自己找到意义,找到你想要干的东西,然后让自己能够不断地为组织、为他人创造出价值来,这时候你内心当中的希望、愿景、理想就被点燃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我们工作的动力不应该是为了让老板喜欢我、让老板不要开除我、让我觉得安全,你越是用被动防守的态度去做事,你越不安全。如果你能够在心中点燃希望,你就能够更多地去找一些事情做,反而可能会更好。

第三种方法是重新审视过去。

一个爱拖延的人,他最大的问题是把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都解读得非常糟糕,比如“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件事我没做好”“那件事我没做好”“我那次放弃了”……当你在用负面的情绪解读自己所有的过去时,你面对新的事情时所投射出来的状态,同样是放弃或者恐惧,总是感觉做不好。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重新看待我们的过去,在内心当中重新做成功的心理排练,这种重新解读就会得到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

比如说,你有一次参加了某个考试,结果没考上——在过去你会觉得好失败,觉得别人都考上了我没考上,那现在你回过头来解读,你会觉得那就是命运安排我做更重要的事。命运自有安排,你这一生当中,可以有很多别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非得每件事都做得跟别人一样。

如果那件事做对了,反而很有可能让你失去了选择空间,这就是重新解读。用建立信心的方法、点燃希望的方法、重新审视过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我们终结拖延。当你内心变得强大以后,你就不会太过紧张、恐惧、害怕。

第四把钥匙叫作抗焦虑。

有的人焦虑是因为非理性占了上风。如果你是纯理性的,就不会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焦虑的。苏格拉底就比较接近纯理性的状态,苏格拉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不觉得焦虑。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会死,我也是个人,所以我也会死。所以苏格拉底不焦虑。

而伊壁鸠鲁说我就死不了。为什么?因为死亡没来的时候我活着,死亡来了我不在,所以我不会见到死亡,我死不了。你如果能站在纯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世界,你什么都不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一个修佛的人为什么不害怕呢?如果因缘注定了要发生,有什么可害怕的;如果因缘注定了不能发生,那更不用怕了。

所以假如你的头脑是理性占上风的话,你是不容易焦虑的。焦虑就是我们头脑当中的非理性占了上风,导致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想法和感觉。那么要战胜这个焦虑的状况,有一招叫作现实检查。就是把你头脑当中这种糟糕、危险的想法列出来,摆在自己面前,甚至拿张纸把它写下来,然后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件事一定是这样吗?”比如说,把“这次考试如果考不上,我就完了”这句话写下来,看看可笑不可笑。

历史上有多少人参加这个考试没考上,或者历史上有多少个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考试,人家都没完,人家不都挺好的吗?

当你做现实检查时就会发现,很多非理性的想法是没必要的。但你不能什么都不做,你可以制订个计划。比如,为了能够很好地通过这个考试,那么我要制订一个计划。一个好的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安定感。事情当然未必会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但是有一个计划会让我们觉得安定一点。真正的高手,连计划都不用。

制订的计划需要有三条特点:第一个叫可行,第二个叫具体,第三个叫积极。这能够帮助你减缓焦虑。有时候就只是因为写下计划这件事,你的焦虑情绪就已经好了一半。

抗焦虑还有一个方法是替代思想,就是看到自己的非理性思维,并且找到一个理性的思维来代替它。这是心理学里边讲的认知行为疗法。就是ABC原则(不良情绪或行为并非由事件直接引发,而是个人对事件的想法造成的),你能够用一个正确的思想B,来替代你过去的那个错误思想B,这时候你才能够真的让自己的压力变小。

还有如果你过度分心、过度担忧,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是飞行员经常用来问自己的。《萨利机长》这部电影,飞机刚从机场起飞就被加拿大黑雁撞上,两个发动机同时失灵,机长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一系列迫降的操作,最后平稳地降落在哈德逊河上,这简直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因为你没有时间去焦虑担忧,而是问自己“那么,我能做什么”。当你害怕自己考试考不过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能在考试前做什么,比如你是不是可以再多做两道题,这才能够缓解你的焦虑,而不是焦虑到没法行动。

第五串钥匙叫强度控制,也是面对恐惧的工具。

强度控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一个人压力大的时候,情绪水平一定会上升。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其实对两者都很心疼。你能够理解那个家长为什么脾气那么大,因为他压力大。一个人生活、生存的压力巨大,尤其在单位里边受到了压迫,回到家里边以后,他很难有一个好脾气。所以,当我们压力过大的时候,情绪很高涨,那专注度肯定不行。

在这儿有一个冷静小贴士。

1.轻轻哼唱一首歌(哼唱一下,直到你能想到歌词为止)。

2.双手紧紧合拢,然后盯着你紧绷的手掌。

3.闭上眼睛,并想象你置身于大自然中(仿佛听见鸟叫声自森林中传出)。

4.从100倒数(《十分钟冥想》建议大家睡不着觉的时候从1000倒数,那当你日常生活当中脾气不好时,可以从100倒数)。

5.想想今天的日期或者想一下你昨天的晚餐是什么(这个方法没想到还能够让我们舒缓压力)。

如果你还是处在崩溃的边缘,沉溺于刚才的事情不能自拔,那么休息一下,听听音乐。这个减压的小贴士很简单,我们立刻就能做。

控制强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调动你的理性,去寻找你的恐惧到底在哪儿:你害怕的到底是什么,你究竟担心的是什么。找到这个点以后交给你的大脑“CEO”,让它判断自己这样担心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用,是不是对的。

实际上你会发现,有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都是因为一个完全没必要的原因。比如说面子问题,你明明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因为面子问题你很焦虑。那只要你能够放下这个面子问题,就不需要那么焦虑了,无可无不可了。孔子讲:“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就是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怎么都行,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因为孔子是一个理性的人。这是第二招,找到恐惧交给你的大脑“CEO”。

还有就是自信的技巧。你得学会一些自信的技巧,让你能够有办法去应对矛盾、解决问题。作者在这儿谈的就是非暴力沟通。遇到了问题,你要主动提出请求。如果你不提出请求,别人就不知道你要干什么。然后不必害怕错过所有的事情,该说“不”的时候要学会说“不”,要学会拒绝。很多人因为学不会拒绝,所以每天负担特别重,然后注意力完全不能够集中。

触发扳机

还包括为自己设定底线,就是我到什么时间一定要做什么样的事,这就叫作触发扳机。比如说,你要去读一本书,你给自己规定说,我儿子出门我就开始读书,早上送他上学,他一出门我开始读书。

当你给自己设定好这么一个扳机的时候,就比你空泛地告诉自己说我要读书要强。你看到他出门,就能想起来读书,因为你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扳机。我们讲过睡眠的书,你会发现睡眠特别需要扳机,流程就是关灯、入睡。

但是如果我们的入睡流程特别复杂,又是看手机,又是玩,又是做其他事情,一下子搞到一两点也睡不着觉,这就是我们的扳机没有设定好。这讲的是强度控制。以上三个,终结拖延症、抗焦虑和强度控制,是面对恐惧的三串钥匙。

第六串钥匙,叫作自我激励。

我们的动力绝对不应该只来自别人的激励。老板说了,这件事干好了有二十万奖金,你当然会觉得很受激励,但问题是并非每件事都有人给你设定一个这样的奖金,所以,我们做很多事,做着做着就感觉没劲了。

我们应该自己去找到目标与意义,就是我们能够自己看到这件事情背后的重大意义,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做的这件平凡而普通的小事的美好。

第二个方法叫作可持续性的工具,比如说这个人以努力为中心,而不是以目标为中心,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点。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运动员,如果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战胜对手,很有可能节奏就乱了,游着游着就乱了。有好多奥运冠军接受采访时说:“啊,我都没发现突然结束了。”当他在以过程为中心做事的时候,他并没有在意结果,最后会惊讶自己成了冠军。

所以,很多优秀的运动员、老师、科学家,他往往不是冲着最后那块奖牌去的,他是冲着过程去的。以过程为中心,以努力为中心,这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工具。假如我们是一个以奖牌为目标的人,那拿到奖牌的时候就是退休的时候了,因为拿到奖牌的那一天这事已经结束了,没法持续。然后,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成功的阶梯,就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下去,我们能够持续性地做下去,让自己能够不断地看到更有意义的新目标。

还有一个就是“弯曲的树”。“弯曲的树”是什么意思呢?你发现台风过后,有些树东倒西歪,弯得很厉害,但正是这棵弯得很厉害的树能够活下去,而那些挺着不动的树就断了。所以,灵活性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能够明白弯曲的树能够活得更久,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本应该”。

比如说,你本来的目标是要当一个外交官,结果你去参加外交部的考试没考上,这对你来讲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假如你就此就说:“完了,我这辈子理想已经毁掉了,因为我的目标只有这个,我的目标是刚性的,我必须当外交官。”那你可能这辈子就没意义了。

但是如果你能够像那个弯曲的树一样,发现当不上外交官,我还可以干点什么事,干点什么事依然能够让我感受到沟通、感受到文化交流、感受到多元文化,你会发现这样的工作其实很多。这就是所谓“弯曲的树”,你得知道目标不是单一的。

还有一个就是“临终”考验。你自己可以想想,就是假如你要死了,你打算给自己写个悼词,会怎么写?你希望自己的悼词上留下什么话?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想这个你就会知道,我们每天痛苦和执着的事,跟我们那张悼词上写的东西几乎都没关系。这个方法也是自我激励的一种。

第七串钥匙叫保持状态。

就是好不容易我来了点劲,但是持续下去就很累,所以慢慢地就放弃了。那怎么能够保持这个状态,不会往回退缩呢?

一个方法叫自我对话。你给自己列今天的事项,比如说我今天要干事,要列个事项,不要列太多。有人会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列了七八件事,干不完就会沮丧。其实三件事就够了,这叫“三个项目的待办事项清单”。我今天不管怎么样把这三件事干了,只要我把这三件事干了,我就觉得很好。

还有个方法是自我引导。你看电影上那些人经常会说“注意力、注意力,集中、集中、集中”,这叫自我引导。“工作、工作”,用语言来引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在你用这种语言来引导自己的时候,注意要用正向的词,尽量不要用“不要”这样的词,比如不要分散注意力、不要走神,我们的大脑很有可能听不见“不要”这个词,它只听到了分心、走神。要跟自己说“集中集中、认真、开始”,这是正向的引导。

还有一个方法是找到一个锚,你可以以过去的成功为锚,比如说你在脑海当中有一个自己状态特别好的情景——得奖的情景、获胜的情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想一想那件事,想一想那次你是怎么拿下的,这就是一个锚,把你带到了那个好的状态。

你也可以以他人为锚,比如说遇到了事,想一想如果是孔子,他会怎么做,如果是拿破仑,他会怎么做,如果是你很敬佩的长辈,比如你的爸爸或者爷爷,他会怎么做,这就是以人为锚。

还可以以某种情绪为锚,就是你喜欢自己的一种情绪,你希望能够回归到那个情绪,记住那个场景。这些都是有效的自我对话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持状态。

还有一个方法叫转变态度。什么叫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首先要能够做到不杀“信使”。你就想想看,早上闹钟响的时候,你是不是想把那个闹钟给砸了?所以当这个闹钟提醒的时候,当有人说你哪儿不对的时候,或者有老板批评你的时候,有客户反馈你的时候,不要杀掉“信使”,这是一个提醒。

第二个就是重新看待失败与错误。没有失败与错误,就没有进步。如果你每天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正确的、成功的,那么证明你所做的都只是最简单的事,都是你最熟悉的事而已。

不断地扩大舒适圈

第三个重新定位“舒适”。我们经常说进入了一个舒适圈,什么叫舒适圈?都说要走出舒适圈,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怎么进入舒适圈?人们愿意生活在熟悉的“地狱”,就是这事虽然糟糕,但是你熟悉了,你就会愿意待在这个地方。如果让你发生一个转变,虽然你也知道那个转变很好,但你就是不愿意动,这就是不愿意走出舒适圈。

把它改个说法,别说走出舒适圈了,走出舒适圈难道是去不舒适的地方吗?不是,我们是要不断地扩大舒适圈,让我们感到舒适的东西变得更多。我们之前说待在舒适圈比较糟糕,是因为我们只在这个小屋子里边舒服,我们只在打游戏的时候舒服,我们只在吃泡面的时候舒服,以后,你可以试试看,让舒适圈扩大。这就是我们说的重新看待舒适圈。

包括信息过载的时候,我们怎么看待“错过”这件事?好多人不敢不接电话,遇到问题就要接,所有的信息都要回,因为他觉得很多信息都很重要,怕错过。实际上,错过是什么?错过就是取舍,就是分清楚主次。我们今天不买这个东西,是因为我们学会了一件事叫选择。这时候,你发现孩子反而就容易接受。当我们错过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做出一个取舍。

作者的女儿听到她的夏令营同学抱怨,说自己有一个比赛没参加,很可惜,那个比赛真的特别重要。他女儿说:“那要祝贺你,因为你做出了取舍,你知道哪件事更重要,所以你做出了选择。”那个同学就说:“真的吗?”他马上状态就不一样了。

什么叫作心态?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我们过去看待这件事,说:这叫失去、倒霉、错过。你重新换个角度想,这叫作选择、取舍、判断。你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你愿意承担这份责任。这都是保持状态的方法。

还可以给自己做心理排练。心理排练就是当你遇到一件很难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在脑海当中预演一遍,想象那件事完成的过程。

最后一串钥匙是关于行为技巧的,叫作健康的习惯。

首先是要有冷静而专注的生活方式。作者说:

第一,充足的睡眠,如果睡不够觉,人是没法专注的;第二,优质的营养;第三,明智地运用刺激,不要到了半夜还来杯咖啡,那就有点不明智了;第四,健身;第五,放松和娱乐,在放松和娱乐当中你会发现,感激、幽默和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总是愤恨,总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你,你是不会活得很愉快的,也放松不了。当你能够不断地感激“我运气真好”“大家对我真不错”时,你会容易放松。还要有幽默感,如果还能有点信念的话,你可能心情就会更好。

第二个带来帮助的习惯,就是寻找良师益友。孔子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样的好朋友、好老师,我们能够受到极大的影响。

最后一个叫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为什么要把生活收拾得井井有条?作者说,我们在生活当中乱糟糟、很多东西放得到处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禀赋效应和厌恶损失。

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讲过这个原理,禀赋效应就是这个杯子我用过了,所以这个杯子更值钱了。人对于自己的东西都会这样想:我用过的东西,比它放在那个橱窗里的时候显得更珍贵,因为我用过了,这就是禀赋效应。

而厌恶损失就是你觉得失去一个东西总是不好的,所以哪怕是很简单的一张纸片、一张没用的旧挂历,你都不舍得扔。但是如果你不清除它的话,你的生活就没法清爽。所以要学会断舍离,学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井井有条,这都是行为技巧。

以上就是我们说的八串钥匙,分别针对我们的情绪调节、我们的恐惧心理、我们的心理调节,还有我们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结一下

在数字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专注度不足的问题?首先,你要小心干扰和信息过载,因为数字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来自信息过载“轰炸”。这时候,我们需要简单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简单化。

还有一些处理干扰的小窍门

第一,“尽量使用大块的不会被打断的时间开始重要的项目”,比如说,今天上午有三个小时我是不看手机的,我只做一件事;

第二,“留心分辨干扰中有多少是工作的,有多少是休息中的”;

第三,“在你的正前方设置一个提醒,记录下你正在进行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在受到干扰后很快返回正常工作”,这是个好办法,可以在桌子正前方写个提醒条“写书”,然后离开了,回来以后一看“写书”,赶紧接着写;

第四,“应用‘自信的技巧’钥匙限制那些与工作无关的干扰”,可以说No;

第五,“应用‘自我对话’钥匙引导自己返回正常工作”。这都是处理干扰的一些窍门。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不要给自己留下大量的、未完成的工作,就好像你身边很多线头,这些线头没结束、没有画上句号。这些未完成的工作就会使得我们枯竭。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蔡加尼克效应,比如一个点菜的服务员记了很多人的菜单,转身去干了很多事,忙完回来他还记得这件事,就是因为这件事没完成(没有上完菜)。所以,很多服务员上完菜之后,一定要把那个上过的菜划掉,这个划掉的动作代表着结束。

蔡加尼克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当一件事没结束的时候,它就老在你脑海当中盘旋。

有些事情很小,你要处理起来可能就是一分钟或者是几十秒,发一条微信就结束了,但是因为你懒得发、懒得做,那件事占有你头脑大量的空间,你就会经常觉得有个事很烦,好像有什么事没做完。人一天当中最清爽的感觉,就是啥事都没了,心无挂碍,没有事好想的,这就代表这些未完成的事都做完了。

数字时代提升注意力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训练自己的洞察力。主动地使用电子设备,而不是被动地使用。我们当然可以刷抖音、看短视频,如果完全不看也很奇怪,但是要主动地看:在自己规定的时间看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完全无聊的就不要再看了。不要那么沉迷于看别人的评论,因为那个评论是无穷无尽的。好多人现在看视频一定要看评论,看大量的评论。

管理持续的不完全注意的小窍门

1.运用需留神的多重任务使自己保持在注意力专区里(不够刺激的时候加点任务,太刺激的时候减点任务)。

2.主动而非被动地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3.不再“害怕失去”。

4.别让未完成的任务堆积如山。

5.花时间锻炼参与性注意力。

比如说,看书就是锻炼参与性注意力。如果你规定了看完这一章再去做别的事,那这一共不就十章,一天看个三章,三天多就看完了,这件事很简单。所以,要有主动性。

洞察性训练

训练参与性注意力的方法好多,比如看画。有一些方法就是让我们去博物馆看画训练注意力,因为名画当中的很多细节是我们根本看不到的。

好多人看卢浮宫,三个小时就看完了,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他就是像跑步一样各处打卡,每一个展览或展品跟前照张相,但实际上他什么都没看见。真正会看的人,一幅《蒙娜丽莎》就能看一天。你认真地盯着这个画看,这就是训练参与性注意力。包括对很多警察的训练都是看画,让他去注意细节,训练得跟福尔摩斯似的。

警惕信息疲劳和信息狂躁

然后要警惕信息疲劳和信息狂躁。有时候,信息过多会导致我们疲劳;有时候,信息过多会导致我们狂躁。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信息狂躁,比如说,有一个明星出事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只是兴奋地“吃瓜”、兴奋得睡不着觉,这个就叫作信息狂躁。

它不给你带来任何东西,只是给你带来了一些兴奋感。我们应该少吃瓜,少去参与这些信息狂躁的行为。然后还要提高网上冲浪的技巧。

作者总结了三个技巧,第一个叫“设定时间限制”,时间别设定太长;第二,“眼前放一个时钟”;第三,“问问自己‘我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么做?’”比如,我为什么还在刷视频,我为什么现在没有去读书,我为什么现在没有去工作?

网上看到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假的。越是欺骗的声音传播得越快,因为它不讲科学、不讲证据、不讲理性。在网上讲理性的东西传播得很慢,因为它需要费脑子,一费脑子,大家就懒得看了。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

对于孩子,我们要重新定义ADD,ADD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缺乏症或者说多动症(ADD原意是“注意力缺陷”,现医学界将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统称为ADHD)。

作者讲,有多动症的人其实就是农夫世界里的猎人。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希望把大家都打造成农夫这样专心种田的人,但猎人不能这样,猎人就得四处寻摸,猎人就得注意力不那么集中。这就叫爱迪生特质,爱迪生最大的思维特质就是发散。正是因为他像个猎人,所以一辈子有了非常多发明。因此,要重新看待ADD这件事(如图)。

我们可以用认知—对策的技巧来重新看待注意力。比如说,认知是“我总觉得事情迫在眉睫”,那么对策就是“我得留出多余的时间”;认知是“我需要一些刺激”,那给它的对策是“那我到书店去学习”;认知是“我需要安静”,对策就是“我得到图书馆去学习”。

当我们受到ADHD的困扰,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调动我们的理性、观察力,来看待自己现在有什么问题,相应地要有什么样的对策,这就能够使得猎人逐渐地适应农夫的世界。

那能不能像爱迪生一样,保持猎人的状态到老呢?当然可以。注意力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不是一个所谓纯好的东西,不是什么事只要有专注度就行。很有可能你虽然有专注度,但是一辈子都在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所以,专注力要结合批判性思维,然后配合上一定的灵活度,这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五步方法

第一步叫“做个好榜样”,要培养孩子专注力,父母要自己做个好榜样。

第二步,“鼓励专注而非打断”,好多孩子专注力被破坏,是因为总被父母打断。其实小孩子玩游戏时很专注。小时候玩乐高、玩沙坑、玩过家家这些游戏的时候,孩子玩的时候非常专注,但是被家长打断。

第三步,“给孩子工具”,像刚刚讲的这些帮助孩子的方法,其实就是工具,你要把这些工具告诉他。

第四步,“划定界限”,就是我们说好什么时间能够做些什么,比如说,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打游戏。

第五步叫作“信任孩子”,这一步是最难做到的。为什么?因为很多家长会觉得,一旦我信任他,他做的事就不值得我的信任。请问,当你被一个人信任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过一些错事?当我们这样自问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很难保证自己一点错事都不做。

但是很多家长的问题是,我给了你这份信任,你就不能够让我失望,你让我失望,我就收回这份信任。于是,这份信任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一个要挟、一个交换条件,所以,它不是信任,它只是一种诱惑。

这本书最后有句话:“在一项研究中,那些成功地克服了儿童时期注意力问题的成年人,在被问及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什么时,你猜他们怎么回答?那就是有一个成年人能信任他们。”

甚至都不是所有成年人信任他们,只要有一个就够,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都可以。只要有一个成年人发自内心地信任他,他就有可能重新找回自己的专注力。

所以,尽管孩子可能会让我们失望,可能会做一些糟糕的事,但是人都一样,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不做错事是不可能学会东西的。除了信任孩子之外,我们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随笔/恒之馨(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