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辛丑春日,我曾分十二期与简书诗友共同学习了王渔洋先生“绝句创作十二法”,有幸得诸多诗友关注赏睐。其间,亦有诗友诗文往来,言及诗词创作之心得,或论及诗词格律,或畅论律诗创作之法,或细谈对仗之思悟等等,我一一拜读欣赏,亦颇多收获。
在诸多交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北省抚宁县坟坨中学王应文先生《谈律诗对仗的变化技巧》一文。王先生文中所列“律诗对仗”形式凡二十余种,角度新奇,见解新颖,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文中例证,乃王先生本人诗作的例句。我认为先生之论,大有学习借鉴之处。好东西,我不敢独享。自今日起,我将分期与大家分享,以飨同好诗友,以明切磋交流之意。今天,分享王先生“谈律诗对仗的变化技巧”第三、四两种形式。
王应文先生论对仗有一段前言如下:
对仗是律诗必有的语言形式。对仗句能使诗显得凝练、整饬、匀称、典雅。因此好的对句往往成为律诗中最吸引眼球的精彩部分,大大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但如果只一味追求“规规然于媲青比白”,则容易流于板滞、堆砌。王力先生说过:“关于对偶,我们不要光看见古人求同的方面,还要看见古人求异的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对仗句的技巧灵活多变,不仅表现在对仗的语义内容方面,也同时表现于对仗的语言形式方面。既可以在对仗的两句之间变化,也可以在对仗的两联之间变化。下面均以我自己律诗中的一些对仗句子分别加以叙述。
形式三:视听之变法。
人接触外界有五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其中常用最主要的视觉与听觉构成对仗,当然也可以用味觉、嗅觉与触觉构成对仗。如:
例①
石溪水溅千声脆,
云岭松遮一色鲜。
例②
晴朝放眼堪寄兴,
雨夜和声复断肠。
例③
轻云漫隐溶溶月,
远火遥接淡淡星。
琴韵含情涵海韵,
钟声彻耳坼风声。
例④
半夜飘摇闻犬吠,
孤身寂寞盼鸡鸣。
随云漫步撩愁絮,
踏水凌波叹苦萍。
以上一句写听觉形象,如“石溪水溅千声脆”、“雨夜和声复断肠”,另一句则写视觉形象,如“云岭松遮一色鲜”“ 晴朝放眼堪寄兴”。或一联写听觉形象,另一联则写视觉形象,如“琴韵含情涵海韵,钟声彻耳坼风声”“ 半夜飘摇闻犬吠,孤身寂寞盼鸡鸣”为听觉形象,而“轻云漫隐溶溶月,远火遥接淡淡星”“ 随云漫步撩愁絮,踏水凌波叹苦萍”为视觉形象。视听结合,声色相映。除视觉、听觉之外,也有以其他感觉错综变化以构成对仗的。如:
例⑤
合围尝尽酸和苦,
并进趟开热与凉。
就是味觉“酸和苦”和触觉“热与凉”相对。
诗人有意把色、声、嗅、味、感等各种不同的感受交错成对,可以构成立体式的感觉空间,丰富诗句的审美内涵。
形式四:宏微并衬法。
两句中一句着眼于宏观或多数,另一句则着眼于微观或少数。如:
例①
山高空瞭望,
灯暗自吟哦。
例②
露水有缘成苦酒,
霓虹无故化长绳。
例③
应知海阔鱼龙险,
勿忘家贫父母亲。
例④
华屋玉碎人空叹,
荒野曲寒谁与听。
以上为宏观与微观之变化,笔下可以令人有镜头变化之感,调动思维。
(未完待续)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