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完了杨绛的《我们仨》。书买了好久,一直搁在书架上。我看时,儿子说了句:妈,你终于看《我们仨》啦。是的,本以为是难啃的故事书。读后却很是喜欢。
《我们仨》是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缓和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快乐而艰难,爱与疼的日子。
书中文字简洁却无不透着一家三口的爱和思念。没有争吵,气愤,憎恨,与世无争。
他们仨的相处模式,尽情地阐释着家的意义,很感人,让人深思。他们的结合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都爱读书,求上进,相守相助。即使不在一处生活时,他们也会写信记下详细的日记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
很多的婚姻不幸福,都因为他们的精神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你喜欢的,他无法欣赏,他追求的品位,你又觉得是浪费。两人话不投机,说多了就成争吵。好的婚姻必定是懂得理解对方,懂得彼此欣赏,所以最好的爱情就是门当户对。
我和我先生在精神上肯定不是一层次的。他斥说我没文化,我也调侃他有知识没文化,没常识。很多时我们都不能认同对方的观点。但我们也有一个习惯,如果对方生气论是非时,另一方都会选择沉默不反驳,等她/他说够了发泄完,就会觉得自讨无趣也就不说了。不吭声并不代表无视你,可能是同意你的说法,或是不跟你计较。心情平覆后可以再讨论。这个习惯很好地消灭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少战争。
一个人的优秀肯定会影响另一个人。通过自律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这种差距是能打破的,能使婚姻更和谐。
有一个远房亲戚,初中毕业嫁给了博士生。博士生高大帅气事业上也小有成就。一个爱读书,一个爱玩。女孩结婚几年后报了自考,工作中也很拼,现在已自己创业,做些小生意。看得出来,婚前他们再怎么欣赏对方,怎么相爱,但精神层面的差距始终影响着他们,不然女孩不会处了几年后报自考拼命工作,提升自个的高度来平衡他们的婚姻。
杨绛和钱钟书生活中除了爱读书,写书,最大的乐趣就是爱“探险”,书中有多处提到。他们爱走没走过的路,爱去没去过的地方。寻找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就像两个贪玩的小孩儿,画面温馨而可爱。
夫妻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女儿钱缓,她自幼就聪明,乖巧。爷爷眼中的“吾家读书种子也”,从小到大钱都很优秀。即便钱缓病重末期还坚持给父母写信。最后的关心和不舍,让他们温暖的亲情永远联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