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诗歌多了,就会发现很多记忆都和吃有关。
故乡的口味,妈妈的饭菜,还有新奇的食物。都会有专门的诗句来记录这些味道。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水果蔬菜。吃,吃得好,有味。构成了诗人漫漫人生闪光的回忆。
【春天】
春笋是春天最讲究时间的食材。
除了熊猫,爱吃竹笋的诗人并不在少数。白居易有一首诗题目就非常的直白。
《食笋(节选)》-(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
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
把来早市鬻。
过了惊蛰,山谷里的竹笋长成了,竹笋从土里长出来,顶破地面,不出几日,这些笋头就会长得比人还要高。听到雷声,农民就会开始上山,到林子里面去寻找刚刚冒芽的竹笋。所以说笋吃的是一个时令。
江南有一个名菜,名字叫做咸笃鲜。是用新鲜的猪肉,咸肉,还有新鲜的春笋小火焖煮,煮成之后香气馥郁,咸肉油脂香味醇厚,鲜肉的鲜香搭配春笋的爽脆,精华是久熬的汤汁,汤白汁浓,近似于奶色。
咸笃鲜对于食材的要求很高,其中的灵魂是春笋,只能选取刚冒尖的嫩笋头,此时的春笋最是鲜嫩爽脆,尖尖长长,几乎不用改刀,只要斜刀切好,就可以入锅了焖煮了。倘若春笋采晚了,笋里面的纤维已经长成各方,笋头就难以咀嚼,显得磨牙且纠杂多渣,愉快感就减少了。
江浙一带,春天的时候总会有家庭自驾到农家,专程去吃一碗农家的咸笃鲜。
【夏天】
苏轼的一生,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用无与伦比的才华,天才的乐观和极其旺盛的食欲为后世带来一个又一个传奇。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因为被诬陷,又被贬官到岭南,,在惠州第一次吃到了荔枝
刚到惠州,苏轼心情郁闷。百姓载歌载舞欢迎这位声名在外的官老爷,为他送来当地的特产。这小小的,表皮皲裂带小刺的果子静静放在篮子里,静静散发着清爽的气息。
这种长相奇异的小果子,苏轼是第一次见,纵使苏轼博学多才,也不能描述这种水果是什么味道。
百姓对苏轼用粤语讲:“日啖荔枝三把火”,告诉苏轼,东西好吃,小心上火!可是对荔枝起了兴趣的苏轼却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
对于顶级的荔枝,若是手忙脚乱地去掉薄薄的果壳,留下心形的果肉,汁水已经淌了满手就有些浪费。稍有经验的吃客总是在果壳掐个小坑,其上掀起一半,先凑到嘴边把果子里的汁水吮吸一些,再扩大一些,整颗果实入嘴,再吐出果核,吃得涓滴不漏。
荔枝的清甜是有别于蔗糖的甜味。荔枝的味道更佳近似于果木的本身的清香,吃荔枝吃的是一个清爽。初夏时节,正是吃荔枝的大好时节,蝉声还不那么躁,树荫底下正好清凉,若是能把荔枝搁在冰水中浸泡一阵,吃起来沁人心脾。
苏轼吃着荔枝,当天就来了兴致,题了一首诗《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最有名的是这首《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啖就是吃的意思,苏轼一扫来时的阴霾,青山绿水,荔枝相伴,虽是贬谪,但那个乐观的苏轼又回来了。
【秋天】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这两句来自李白的作品,《月下独酌》
在我们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秋风起蟹脚痒。”中秋节往后一段时间正是吃螃蟹的时候。那个时候螃蟹正好肥壮,整个螃蟹捏在手里肉鼓鼓地,非常壮实。螃蟹最好吃的是蟹膏和蟹黄。其次是大钳里整块的肉,我没有特别灵活的舌头,螃蟹身体的肉总是吃不干净。
家里做螃蟹的手法非常的简单,隔水蒸。蒸熟之后直接掰开就可以吃。螃蟹生性寒凉吃的时候往往会蘸醋,醋选择淡醋为最佳,也怕陈醋或者香醋掩盖了蟹肉的鲜甜,醋里加一些姜末。蘸一口吃一口,蟹脚里的汤汁渐渐稀释醋汁,吃完一两只,即便空口吃醋,也不觉得酸,反而有蟹腿的鲜甜味儿。简单的制作保留了螃蟹最原始的滋味。古人应该也是这种吃法。难怪一千多年前,这就是下酒的佳品。
宁波等地还有制作醉蟹的习俗,古诗当中很少见这种做法。
【冬天】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还是白居易。生活化的白居易。
冬天,天寒地冻。还有下雪的征兆。
古时候下雪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没有良好的保暖设备,下雪就以为许多活动都停下了。
对于这样的天气除了无可奈何,还有什么可以做呢?
于是白居易就这样闲着了。想着的是会友,喝酒。
文人都爱喝酒,古今中外,好像都是这样,中国爱好喝酒的诗人比比皆是,外国有更是专门有一个酒神狄俄尼索斯,很相似,诗人喝醉了以后更加的敏锐,更加难以控制,不经意之间总能写下好的诗歌出来。
白居易随手写了几句,勾来爱好喝酒的朋友,新酿成的酒还没有过滤,上面还有酿酒时生成的小泡泡。为了喝这几口,他早已经准备好了红泥做的小火炉。天寒地冻,喝上一口热酒,就连看风雪都有了心情。
这首诗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