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我家老大(初二)的一篇周记。其实我花几百块本来想上一节艰苦朴素的课。不曾想,衍生出文化、价值观和艺术多方面的观点碰撞。谁说父母与孩子不能走心聊天?
今天妈妈抱来一块用泡泡纸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层层纸,青蓝色碟子的一角露了出来。我拿起碟子仔细端详,很普通啊,上面还沾染了不少尘土,正面一道细细的裂纹一直蜿蜒到背面,满是岁月沧桑的痕迹。心下正纳闷为什么妈妈要给我们看个破破烂烂的碟子?妈妈说:这是妈妈在厦门淘的一件旧物。“ 我心想:这样的破碟子有什么看头?指不定哪天就给当垃圾扔了。
“你们仔细看看这个‘补丁。’“妈妈说到。我细细的看了一眼,这本应摔成两半的碟子竟因几条又短又粗的黑乎乎的金属而紧紧“粘在了一起“。像是被缝起来了一样,倒是有点意思。“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妈妈淡淡的说道。
“塑料产生以前,古代的瓷匠那么多,瓷器也多,这瓷器坏了扔了不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我问道。
“大错特错。正相反,这盘子没那么久历史,不过几十年罢了,所以称不上古代。那个时候可能困难吧,家里能有件瓷器很不容易了,一般有钱人家才用的上瓷器。”妈妈一边说一边把碟子转到背面,指着补丁旁边的用一个个黑色小洞连接起来的字,继续说:“你看这个字,是‘杜‘。那么为什么要刻上这个字呢?这说明当时这个碟子是杜家的。用的起瓷器的人家并不多,家家户户要办流水席时会遇到碟子少了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你管我借个碗,我管你借个碟子’。那么多碟子,一时分不清,就只能刻上自家名字回头好找回自己借出去的。”妈妈顿了顿,“瓷器是岩石的再烧结,永不可复用再生,更不能降解,瓷器一旦破碎就是废物垃圾。而在锔瓷匠人手里,利用锔瓷绝技却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奇妙用,在残破中恢复,转而升值。锔瓷手艺在当时就是一种摔盘子后的‘后悔药。’”
“原来锔瓷代表了一种惜物的生活态度。“我啧啧地赞叹手艺的精妙和以前人节俭的美德,“能将碎掉的瓷器升华成一种艺术可真是挺不容易的。” 我回到房间后查阅了资料。相传古时候那些走街串巷的锔瓷匠,完工之后总会向主人家要一碗水喝。主人家拿来茶壶,匠人就用刚刚修补的碗接水,还要拿在手中聊会天。过一会儿,手中的瓷碗滴水不漏,主人自然笑呵呵地递上工钱。由于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瓷器坏了,扔了,再买新的,一般不会去锔补修复,使得民间普通的锔活手艺无活可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现代锔瓷修复讲究既能得修好利器,又能玩出新的花样。当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在不同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引入,锔瓷行业得到新的生命力。 2013年研发的锔瓷机器操作原理是将器物进行3d扫描之后在3dmax下鼠标确定钻孔位置。一般锔瓷需要每个钻孔需要3到5分钟 锔瓷机器人大大缩短锔瓷时间每个钻孔不到7秒钟。完全整个锔钉锔瓷时间不到18秒。在年轻手艺人越来越少的今天,机器人的继承传统手艺值得老艺人欣慰。希望这个历经六个朝代,一千多年的历程的手艺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