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演讲
参加学校的演讲,主要是日子太过平淡,想找找乐子。还有我喜欢站在舞台上,喜欢舞台上的紧张和下台后完成任务的轻松,喜欢准备过程中绞尽脑汁掏空自己的畅快。其实更是一种怀旧,我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我,成为活泼搞笑的我,是因为大学时那一次次的上台演出。
一·演讲就是说我想说的。
在台上演讲时我好像又回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什么也不用烦恼,就专注于我的表演。有种全场由我掌控,所有人都注视着我的感觉。
我在演讲中写了三类老师,有两位是过去学校的老师,有一位是tfc的老师,又一次向学校老师们安利了我大组织。关于为什么要写这些,是因为我觉得那些老师在学校里做的事不应该随着校园的风慢慢散去,这些点滴的小事值得被看见。而我也想说说我自己在过去两年里的所见所闻,工作前两年因为各种计划,许多时候都是在闷头做事,从不拿出来做自己的谈资。虽然在台上讲别人的故事,但其实我也在讲自己的故事,他们做过的我都做过。在网络上看到的文章视频,如果有适合学生的我都会保存下来。我教过的学生几乎每一个学期都会留下一个纪录片,那段片子存着我与学生的点点滴滴。我自己也会写一些关于学生的文字,记录初为人师的那段日子。
别人都说这次演讲我准备得很充分,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想拿第一或者是想做到最好。是因为我没有出息,遇到要上舞台的事我就格外紧张,而消除紧张的办法就是不断练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把我能想到的都做了,让自己不留遗憾,这次演讲我还算学有所获。
感谢那些一针见血指出我问题的人,这样我才能学到东西。也感谢表扬我的人,让我觉得我这种人也是配得上别人表扬的。
二·演讲中的文声台形演。
说到表演节目,大学时那几个小品和相声也不是白演的,没得出什么理论,但训练出来的台风还是在的。演讲除了会写几个字外,也真是一窍不通。舞台上一个老师的点评让我学有所得,她说演讲主要是“文声台形演”。
文:有两位老师一看见我就立刻说:“你写的那篇文章很好!”顿时有点受宠若惊,每当有人夸奖我,我都会问自己“真的吗?”骨子里的自卑让我觉得不配,但被别人表扬的感觉真的很不错。后来她们给我提出来修改意见,文章要贴近主题,具有现实意义,第三段需要向江永一小靠拢。
台:在舞台上站位不要太冲,舞台分为前区、中区、后区一般站在中前区的位置最好,横向定点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为最佳,不是在舞台正中间。舞台调度,需要给观众看视频时可以把主场留给观众,但舞台调度不能太大。三种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要求,讲台式和直杆话筒,不能移动;手持话筒,可以移动。
声:演讲时控制声音大小,不要破音,需选一个适合的话筒,对准话筒的平面处发声。语音语调需要更靠后,打开腔体的方法,打哈欠式。每个字的力度不要特别大,声调不要一直上扬上扬,有平淡的地方才能突出后来上扬的力度。文章中第一个自我介绍13级科教634班需要活泼一些,下一个二四班班主任需要沉稳一点,突出身份的变化。
形:注意仪表仪态,演讲时我穿得太随便休闲了,需要穿正装。不能含胸要挺拔的立着,人要有精神,面要有情,身要有形。眼神要坚定,看评委时眼睛不要闪烁,不要恍惚,不然很容易让别人看出你怯场,可以坚定的盯着某个人看。肢体语言是因为语言没有办法表达时才会有,没有说一次演讲要有几个肢体语言的硬性要求,主要是有感而发。
演:演讲要生动,比较正式,表情不能太夸张,有感而发就行。
其他: PPT太过沉闷,需要多一点孩子的笑脸。
三·观众是不能与晦涩难懂的文字共情的。
一直以来想投稿发表文章,但总是石沉大海。越来越觉得自己写的不过是有感而发,主题都是自己定的,自由散漫,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有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来了江永一小后尝试写一些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我的死穴,上次写抗疫征文1600字的文章就用了一个下午,将近4个小时,一直在遣词造句,寻找最能形容我感受的那个最精准的词语,但还是没有选上。有一种“死就死吧!一直不知道死的原因是什么?”的迷茫感。
季羡林先生一辈子都在学做“真人”,我想“真”就是待人真诚,对于他我一直很信服。如果我想写什么,一定是因为我真的想写。正因如此,我写东西一直有一个目标“我想把我所有的感受全部写出来,一丝一毫都不要剩下,掏空自己。”其实这样容易让文字没有重点,面面俱到,最后读者都不知道在讲什么。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实际如何?
这次演讲就不同了,我终于听到别人的意见啦!我师傅一针见血的说“你写的东西不接地气,让人很难懂。”我仿佛一下子被击中了,我等这句话好久了,再也不用自己一个人默默猜测啦!之后反复看我的演讲稿,发现是有很多难懂的地方,太意识形态化了,太自我了,更多的是在讲自己的感受完全不管别人是否看得懂。演讲稿主要是希望能与听众发生共鸣,如果听众不能一下就听懂,那就是在浪费听众的时间。比如:喜悦得到了分享,表达得到了满足,郁闷得到了释放。这句话就是典型的只我自己懂而别人不懂。我想表达的是一个老师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却没有一个倾诉的平台,而在为中国而教就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他倾诉。在这个组织里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氛围,确定在这里面讲不会造成别人的误解,还会得到别人的理解。
幸好师傅在演讲前给我提了出来,我回去改稿之后再演讲,就觉得更贴近我想表达的,我也更能借助住一些字眼调动演讲的情绪。讲到第一次上公开课时的绞尽脑汁,我脑子里就有自己抓耳挠腮的画面,要死要活的心情,私下默默练习的孤独。演讲起来觉得更轻松,因为无需通过加重字音,上扬上扬来吸引观众,我真诚地讲述就好了。
写稿子很容易,改稿子很难。我要把肚子里吐出的东西再重新嚼一次,厘清每句话的作用,再根据目标做删减,文字也是需要断舍离的。找到那些晦涩的句子,为了使句子通俗易懂,还要思前想后仔细揣摩。虽然过程痛苦,但拿一开始的稿子和现在的稿子对比下,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总之,这次演讲比赛收获颇多,从选手里看到了一个努力好学人应有的样子,以前觉得经常去问老教师有些献殷勤,装好学。现在觉得只要能有所得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