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有两个宝宝,很开心的事情。看着他们慢慢成长,心里有时候是舍不得他们长大的。
小二宝比较调皮。两岁多的时候,她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即:我自己来。给他喂饭的时候他说:我自己;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她说:我自己;小时候上厕所,我们要帮他的时候,他也说:我自己。有一次,我们出去放风筝,他非要自己拿着线让我去举着风筝,然后告诉我说:我自己。
现在,已经三岁了。调皮的程度比两岁还厉害了。比如说我有时候在写作或者工作的时候,他会搬个小板凳,当作梯子,悄悄的爬到我的背上,用手抓住我的头发,然后努力地向上爬。但由于他太小了,一次又一次都会滑下去。但他乐此不惫,直到小脚丫穿过我的肩,骑到的肩膀上,然后再问一句:闻闻我的脚丫。然后顺着我的后背,滑下来。
好吧,家里有一个这样的二宝,那大宝就会吃亏一些。大宝今年十岁了,两个宝宝之间相差七岁。可能是出于姐姐的身份,总是会让着妹妹些。但大宝性格还是偏内向些。哪怕是小的时候,大宝相比二宝也要文静些。现在更是长大了,相比二宝,除了觉得懂事,性格相差也是蛮大的。
他们俩之间尽管说平常关系很好,但是,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吵闹。抢电视看,抢玩具玩,抢姐姐的书和笔.......总之,两个小家伙的相处,总是吵吵闹闹的。到不能说他们之间有矛盾,但我觉得有时候恰当的处理还是应该的。前段时间,我刚刚处理完一桩他俩的矛盾,我把步骤记录了下来。
------2------
昨天我下班回到家,刚推开门,就听见二宝哇哇大哭。于是我换了拖鞋,放下了包,和他们打了个招呼:我回来了。结果俩就跑到我跟前来告状来了。我们三坐在了地板上,开始处理问题。
第一步:了解问题
首先我问了大宝。我说:发生什么事儿啦大宝?大宝满脸的不开心,说,二宝和我抢跳绳。我说好的。
然后我又转向了二宝。我问,二宝发生什么事儿啦?二宝说,姐姐和我抢东西。
”哦,我知道了,原来你们两刚刚在抢东西,对吗?我重复了一下事实,他们俩都点了点头。我继续问到:那谁来告诉我事情的过程?
大宝先说了开:我放学回来,写完作业,要练习一下跳绳。结果二社就过来说他也要跳,来抢我的跳绳。二宝也开了口:二宝说姐姐要跳绳,我也要跳,姐姐不给我。”你们讲得很清楚哦“,我赞扬了他们一下,“那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我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两都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第二步:理解并说出对方的感受
二宝还在那里抽泣的。我先说:那,来把跳绳先给我,我们一起来解决。于是我把跳绳放了起来,拿过来一张纸和一支笔。问大宝说:大宝,你觉得妹妹现在心情怎么样?大宝回答:我不高兴,但他看起来很伤心。
我问二宝:你觉得姐姐现在怎么样?二宝说姐姐很生气,我也不开心。
“哦,那你们看起来都知道对方不开心对吗?”他们俩都点了点头。二宝已经没再哭了,在仔细的听我说。
第三步:让他们自己解决,并自己选择结果
我告诉他们俩:那我们现在开始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每人说一个,要求是两个人都要开心的接受,我帮你们记录下来,可以么?我拿出了纸和笔,准备记录他们提的方法。
大宝先说:我先跳,妹妹再跳。二宝说:我要先跳。我把写的内容画了个叉,摇了摇头。不行啊,你们没有开心的接受,大宝你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我继续问。
大宝想了一下:要不我先跳两分钟,妹妹再跳。二宝说:好啊,姐姐跳了我再跳。于是我又写了下来。又问了二宝,你同意姐姐先跳你再跳对吗?二宝说,对呀,姐姐先跳吧,我还太小。我征求了他们俩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大宝先跳。
我正要宣布结果,大宝又说:要不我们一起跳吧?二宝开心的笑了,回答说:我跟姐姐一起跳。
其实二宝还根本不太会跳绳。他抢的目的,我想是因为没有谁陪他玩。所以和姐姐去抢,完全是小孩子本能引起关注的心里,通过一种占有玩具的表像表现出来。
第四步:说出我的感受,反馈结果
我说:爸爸知道你们刚刚很不开心,对吗?可是,我看到你们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很高兴。这问题是你们自己解决的哦。我给他们看了看手上的白纸。我指着画掉的那个“X”说到,不是什么事情只要自己满意就行,有的事情要共同开心和接受才算解决。
第五步:告诉孩子这个过程是什么
我问他们俩:你们知道刚刚这个过程叫什么吗?他俩摇了摇头。我告诉他们说:我们这叫理解别人。他们跟着我说了一遍:理解别人。可能二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理解人,但说的次数多了,他至少知道,这个动作就叫理解别人。
------3------
也许你会觉得,处理小孩子间的事,有那么麻烦吗?他们还根本不懂,用得着和他们讲这些么?从我处理的经历来看,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不错的方式,非常有必要和孩子讲清楚。对于孩子,我们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而不是代替他们怎么做。这种类似的“小矛盾”、“小冲突”,他在家里能遇上,将来上幼儿园、上小学,也依然会遇上。如果没有处理方式,他们可能只会不停的找你出面,用你来做挡箭牌。
家里一个孩子时,没有体验过种冲突。原因很简单:没有机会。但有两个孩子时,就会非常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包括对待孩子的态度,我们都说对两个孩子一样的公平,一样的爱。而事实上,这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总是会偏向谁多一些。那么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抢东西、争电视等小动作,那是正常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加以引导,然后让他们学会解决的方法。
以前大宝小的时候,我常对他说:我数到三......,现在想来,这种做法是多么的错误。甚至,他现在的这性格,我都怀疑和这有关。现在,仍然有很多父母这样和孩子说话: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我数到三,要不然处罚你”
“这事必须这样,必须听我的”
“不许哭,男子汉哭什么哭"
.......
从我与孩子的共同成长经历看,这些话会埋在孩子的心里。这对于他处理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或者矛盾时,是不利的。
------4------
好了,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问题,表达事实
每个人都事情的态度不一样,所以描述的内容及角度也可能不一样。所以,让自己听听对方对事情的描述,会增加双方对事情的认知。
第二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理解别人的感受
如果是两个人在现场,那两个人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只有孩子在,孩子又不愿意说时,那我们要能准确说出他们的情绪。准确说出对方的情绪,往往会让孩子安静下来。
比如孩子特别伤心时,你说出:我知道你很伤心对吗?
比如孩子摔跤了,你说出:我知道你摔痛对吗?
比如孩子摔坏了东西,你说出:我知道你很难过对吗?
这些感受孩子会认为你理解了他,他会很快安静下来,并与你合作。
第三步:自己解决问题,并自己选择结果
还是那个观点,我们是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说:我就要这样,我必须要怎么怎么样。事实上,让孩子知道有多种选择,可能就不会那么偏执。包括他们解决与同学、小朋友之间的问题时,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同时,知道这是自己同意的解决方案,承担这个结果。
第四步:反馈给他们他们的处理
对他们的自己结果我们进行赞扬,不是评对错,而是告诉他们具体什么地方处理得好。千万别评对错,只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大人认可的。这样他们在下次遇到时会采用相同的方法去处理,而不至于又束手无策。
第五步:让孩子认知这个过程
“感恩”、“理解”、“分享”.....这些词是孩子无法理解的词,你也无法给他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分享,什么是感恩,所以只能通过这些事,让孩子知道:哦,原来这就叫”感恩“,原来这就叫”分享“。
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请@gaoqiang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