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一节课间十分钟,我从办公室出来,下楼去上厕所。路过一个拐角,一个小女孩跑得太快了,一不留神把我左脚的鞋子给踩掉了。小家伙一脸尴尬地说:“老师,对不起!”然后本能地站在一边。我看着她可爱的模样,怎么忍心责怪她呢?于是我笑着说:“没关系,下次记得跑慢点哟!”然后我也站在一旁,示意她先走。她点了点头,跑到前面去了。我心里一暖: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
上完厕所出来,一看手表,距离上课还有整整七分钟呢。于是我走到操场这边散步。碰巧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在打乒乓球,他们朝我挥手,我就走过去和他们一起打球。
我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也特别喜欢打乒乓球,几乎是一下课就拿着球拍冲出去,争分夺秒地打球,不打上课铃不进教室。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因为贪图多打几个球迟到了,班主任老师还罚我站了十分钟呢。
姜还是老的辣。几个回合下来,我成了“考官”。每次我先发球,他们能赢我一个球,然后就算是“考上了”,这样就可以拥有一次发球的机会。可是,我毕竟经验丰富一些,所以他们几乎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打了两轮,我有些骄傲了。于是,我变得轻慢起来,结果连续失误了两个球。就这样,我居然被一个打球技术很一般的学生给“宰官”了!
“欧耶!太棒了!语文老师终于被我们打败了!”他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连蹦带跳,就像一群刚打了翻身仗的士兵一样兴奋。
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又响了,他们恋恋不舍地回了教室。而背后的我却陷入了沉思。我突然想到,自己和学生一起玩耍的时候是不是表现得太强势了呢?
一般情况下,学生很乐意和老师一起玩耍。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或者说畏惧于老师的威严,孩子们一般都表现得比较“内敛”,甚至有时候故意输给老师,给老师留面子,以便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自己以后的日子就能“好过”一点。而我和学生们打乒乓球的时候,几乎一心只想着赢,很多时候发球和杀球都是按照和大人打球的标准,丝毫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这对学生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而且,当我渴望赢的时候,学生都显得有些拘束。长此以往,会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呢?回想起学生们“击败”我的时候的欢呼雀跃,或许我真的该改变“孩子王”的角色了。
那么,不当“孩子王”当什么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老师在和学生玩耍、相处的时候,应该由一个主导者朝着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虽然学生爱戴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始终以主导者自居,而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培养、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主导自己的游戏和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慢慢地学会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很多事情,比如班会、课余活动、比赛、庆祝晚会等,真的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去确立主题和内容,让他们自己去组织,我们只需要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我们不当主导者,退出学生活动的“中心”,说不定学生们做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有的时候,承认学生的优秀也是一种美德,而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信心百倍地去迎接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挑战。
教育,也要学会适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