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shMap集合介绍
-
hashMap
基于hash
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
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的Map
接口实现,是以key:value
存储形式存在,即主要用来存储键值对。hashMap
的实现是不同步,这意味着它的线程是不安全的。它的key
,value
都可以为nul
l,此外,hashMap
中的映射不是有序 - jdk1.8之前
hashMap
是由数组+链表组成,数组是hashMap的主体,链表则主要是解决哈希冲突(两个对象调用的hashCode
方法计算的哈希值一致导致计算数组的索引值相同)而存在的(“拉链法”解决冲突)。jdk1.8之后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组成,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改变,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8)并且当前的数组长度大于64时,此时此索引上的链表结构转化为红黑树结构,及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补充: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前会判断,即便阈值大于8,但是数组的长度小于64,此时并不会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而是选择数组扩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数组比较小,尽量避开红黑树结构,这种情况下变成红黑树结构,反而会降低效率,因为红黑树需要进行左旋,右旋,变色这些操作保持平衡。同时数组长度小于64是,搜索速率相对是比较快的。所以综合所述为了提高性能和减少搜索时间,底层阈值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是,链表才转化为红黑树,具体可以去参看treeifyBin()方法
- hashMap特点
- 存储无序
- 键和值位置都可为null,但键位置只能存放一个null
- 键位置是唯一的,是底层的数据结构控制的
- jdk1.8之前数据结构为数组+链表,jdk1.8之后为数组+链表+红黑树
- 阈值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才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变为红黑树的目的是提高查询速率
2. HashMap底层数据结构
2.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人话可以理解为:数据结构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
2.2 存储数据过程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柳岩", 18);
map.put("杨幂", 28);
map.put("刘德华", 40);
map.put("柳岩", 20);
输出结果:{杨幂=28, 柳岩=20, 刘德华=40}
分析过程:
当创建HashMap集合对象的时候,在jdk1.8之前,构造函数中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 entry[ ] table用来存储键值对数据的。在jdk1.8之后不是在构造函数底层创建一个数组,是在第一次调用put方法是创建的数组node[ ] table用来存储键值对数据
假设向哈希表中存储 <柳岩,18> 数据,根据柳岩调用 String 类中重写之后的 hashCode() 方法计算出值,然后结合数组长度采用某种算法计算出向 Node 数组中存储数据的空间的索引值。如果计算出的索引空间没有数据,则直接将<柳岩,18>存储到数组中。(举例:计算出的索引是 3 )
向哈希表中存储数据 <刘德华,40>,假设算出的 hashCode() 方法结合数组长度计算出的索引值也是3,那么此时数组空间不是 null,此时底层会比较柳岩和刘德华的 hash 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在空间上划出一个结点来存储键值对数据对 <刘德华,40>,这种方式称为拉链法
-
假设向哈希表中存储数据 <柳岩,20>,那么首先根据柳岩调用 hashCode() 方法结合数组长度计算出索引是 3,此时比较后存储的数据柳岩和已经存在的数据的 hash 值是否相等,如果 hash 值相等,此时发生哈希碰撞。那么底层会调用柳岩所属类 String 中的 equals() 方法比较两个key的内容是否相等?
相等:将后添加的数据的 value 覆盖之前的 value
不相等:继续向下和其他的数据的 key 进行比较,如果都不相等,则划出一个结点存储数据,如果结点长度即链表长度大于阈值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 64 则将链表变为红黑树
在不断的添加数据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阈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 2 倍,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
综上描述,当位于一个表中的元素较多,即 hash 值相等但是内容不相等的元素较多时,通过 key 值依次查找的效率较低。而 jdk1.8 中,哈希表存储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当链表长度(阈值)超过8且当前数组的长度大于64时,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这样大大减少了查找时间
简单的来说,哈希表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JDK1.8增加了红黑树部分)实现的。如下图所示:
jdk1.8 中引入红黑树的进一步原因:
jdk1.8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当HashMap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这个时候 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n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jdk1.8中引入了红黑树(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logn))来优化这个问题。当链表长度很小的时候,即使遍历,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当链表长度不断变长,肯定会对查询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才需要转成树
关于时间复杂度O(n),O(logn)简介,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f31744e423eb总结:
-
- size 表示 HashMap 中键值对的实时数量,注意这个不等于数组的长度
- threshold(临界值)= capacity(容量)* loadFactor(负载因子)。这个值是当前已占用数组长度的最大值。size超过这个值就重新 resize(扩容),扩容后的 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