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批改试卷、装订档案、开会总结等重大工程都告一段落。大家紧张的神经逐渐进入了放松状态。
闲来无事,办公室的老中青三代人不自觉地开始侃大山。
“暑假准备去哪里游山玩水?,小鲜肉们!”,办公室里资历最老、临近退休的数学专家路大教授率先发言。
回家!办公室里几乎一半的人异口同声的喊出了这两个珍藏很久的词。然后大家哈哈大笑!
这时候一向以大嗓门闻名全系的管理学专家高级讲师张老师说:当然是回家了,回家了老爸老妈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住个七八天家乡美味吃的差不多了,七八姑八大姨都走访了一轮,就该滚蛋了!这可比外出旅游舒服多了,但不详的感觉就是:回家越来越像走亲戚!
现实的无奈
回家的时候打算带点什么给父母?还是直接给钱?给钱的话多数合适?成为多同事们聊天的议题。
买几身夏天的衣服!买几箱营养品!给五千块红包!......
大家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回自己的家还要带东西,真客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张老师又发言了!
细数当下的回家已经完全不是回家,因为有一个更为贴切的词较为恰当。那就是:探亲!
被称为“诗佛”王维曾经有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过节团圆之际总会想起家里的亲人!如今的游子回家越来越模式化,越来越程序化!(不知道您是否认可,个人意见,敬请批评!)
回家,就像走亲戚!
游子回家几大流程:
准备春节回家带给父母、亲戚朋友的礼品。
火车、高铁、飞机、客车,走过千万里回家过节。
春节到家,跟父母聊聊家常,吃个年夜饭。
拜访亲戚,会会朋友,吃饭、喝酒、打麻将,重复四五天。
离开家,临走之际,父母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家乡特产,小时候的最爱打包妥当。
回家就是:享受的时候更多,劳动的时候更少,父母生怕累了一年的你休息不好,回家好好放松几天,回家了,你还是她怀里的那个宝!你依然是她的小孩子!
再回家,又是某一个节日!
回家的方式越来越多了,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却越没有时间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