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拍打,拿出一个例子写篇文案。一大哥,四十来岁,前几个月脑梗,正在康复中。很紧张很焦虑,放松不下来,失眠。
总是头晕,很害怕再次发作,去北京复查检查,好多专家看过啦,没什么问题,说心理问题,自己倒是不这么觉得,说肯定还是身体的问题。
见面后,其妻子说,一天到晚关注手机上的信息,谁谁谁和他一样的情况,人家现在恢复到哪个阶段了,比他强还是比他弱。猛劲儿的研究。大量的找到相同经历的朋友来比较。胳膊还不是很利索,一天到晚搜索方法,偏方,想以最快的方法恢复。其实很理解的这样的行为。焦虑的放松不下来,失眠。
其实,很多人如果使用手机时间过长,比如刷抖音,刷刷刷的一下午甚至一天就过去了,会有点头晕,恶心,还有一部分人,该做的事没做觉得浪费时间了更加的焦虑。是不是?有吗?会有吧。
要不就说呢,我们大部分的人活在过去的后悔和对未来的焦虑中。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自己年纪轻轻的得脑梗,不熬夜不喝酒,生活习惯良好。想不通。怕摔倒,越焦虑越失眠越怕复发,怕身体恢复不到曾经的利索劲,怕别人的眼光。全是怕。
拍打过程当中,我说你有什么困扰吗?应该是路上的事,大哥说,说我和媳妇很多事都不一致,比如开车把,我觉得快的时候,她很慢,我觉得该慢的,她像火箭一样就冲出去了。我就生气了,等等,生活里很多不一样。
为什么说很对事情无需改变别人,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角度呢?
如果你不再这个车上,那么姐,只要不影响他人不影响交通下,其实开的很快很慢,只要她舒服自在,其实都是可以的额。是你定义了这个快慢让自己不舒服的。你有了标准,和你的标准不一样就不舒服咯。就好像,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发型让你很不舒服,当然不是她的发型,而是你的标准定义和感觉让你不舒服。
又让我这会想起来一句话,很多夫妻结婚多年,大多是死水微澜的状态,交流少,苦闷多,夹杂着逃避。有很多自我的角度,当去除了很多“我觉得,我认为”那么两个人的关系会越发简单,包容,关系融洽,这是必然的。
如果一天的时间,吃饭睡觉交流走路,都在想着一件事,或者一件事在一天的时间里上演过几百遍在头脑里,那么你不一直想它都难,觉睡不好,饭无味,整个身体都在为过去的后悔未来的焦虑服务,孩子的笑脸,手机的入账,统统,这个当下体验不到。
拍打的过程中,就是让人被动的先静下来,从原来想一件事情,不断推翻验证得出结论再怀疑,来来回回重复不自知。呀,原来这就是静下来啊,才看到自己胡思乱想的千军万马,一个小时里,啥也不想。
然后是主动练习,教大哥呼吸,关注自己的身体。我们大多数的人没有静心习惯,一般注意力也就两秒钟,就跑神了。 大哥跟着我练习了很久,然后说,也没感觉静下来啊,我觉得更加紧张,因为他想着我在看着他,是盯着他嘴巴在看?还是胡子?他该怎样怎样,看看,又跟着念头走了,去担心我怎么看他去了。我只是让他盯着自己鼻子里的一呼一吸。就做这一件事,他表示质疑。
其实冥想静心是全球大咖们,不计其数的人认可过的。得到幸福的一个方法,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去做。
就好像有些人看书,刚打开,我渴了走了,我看看有没有人给我发微信,半小时没了,我中午吃什么饭,就直接去买菜做饭了。
而有些人,打开书,能看到自己稀奇古怪的念头,只是看到,不跟随,继续看。
冥想静心的练习绝对是,好像人刚出生,然后上幼儿园,上学,最后大学毕业,然后再生活中不断的更好的持续运用。那么这个时候你的负面思维,也就是习性相当重,模式相当顽固。像大山一样压得你必须屈服,这个时候你的静心的就像一个小蚂蚁,对抗简直可笑,那么小蚂蚁变成大卡车,就会有机会把大山搬走,就是这个道理。
先练习,得到甜头,然后持续的练习。然后你就会看到你的恐惧念头是怎么吓唬你的。当你心很静的时候,你就能看到这些念头跑来跑去,一不小心你就把自己当成念头,可劲的绕来绕去,自导自演去了。
当下发生了什么吗?你担心的事发生了吗?就单说当下你有任何事吗?当然没有。提前去搭理那些恐惧了。去不断招呼他们。然后把他们请进你的生活,让我想去那句,你想要什么,宇宙都会给你。一天想千把遍的东西,其实你不想让他发生,但是你确确实实的在一直在想他。
与其纠结康复后效果不好会怎样,不如配合医生的锻炼,去做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的事,只要去做康复就会差,放下和别人的比较,反而会有意想不到惊喜。
与其去纠结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有面对当下。不如此刻就练习接受,静下来和孩子一起吃个饭,做个顺其自然,过好当下的榜样。不让孩子背后深深的觉得对父亲可怜,而是依然可以过得很好,只需要角度变一变。
说远了,相信,练习,没有太简单的事,但也是最简单的事了。
好啦 我会监督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