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西的几天中,我去了阿庐古洞、城子古村、黄草洲湿地公园。
这也是我第一次来泸西,泸西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小时候去过红河弥勒,看了弥勒佛,参观了云南红酒庄等。但红河州的景点可不止泸西和弥勒,州府蒙自市是过桥米线的起源地,底下的县市也百花齐放。
建水有建水团山、建水古城、燕子洞、朱家花园、建水文庙、团山古村等;石屏有石屏豆腐、石屏古城、石屏郑营等;泸西有城子古村、阿庐古洞等;元阳有元阳哈尼梯田等;弥勒有可邑旅游小镇等;开远有南洞-凤凰谷旅游区等;弥勒有弥勒佛、东风韵景区等……太多太多了,根本列举不完。
相比之下,泸西真的是逊色了很多。
不过泸西的烧洋芋(烤土豆)算是一绝,几十种调料整整齐齐摆在桌上,大家围炉而坐,大快朵颐。
烤得金黄的洋芋散发着香味,就是什么调料都不放,依旧美味。
现在不仅可以烧洋芋,烤点鸡蛋,石屏豆腐,火腿肠,饵块也是非常美味的。
找到这个介绍的图真的不容易,省的我一个个打字了。
在泸西的最后一天,依旧在酒店见到了美丽的晚霞,也为我的出差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阿庐古洞
阿庐古洞被誉为“云南第一洞”,又名泸源洞,位于泸西县。阿庐古洞是一组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与石林景观相似,石林在地上,阿庐古洞则在地下,它是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穴之一。
先来一段百度介绍:
“阿庐古洞”为彝语,意即“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
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且各具形象,诸如彩霞迎宾、古莲倒悬、幽谷神钟、古龟望月、魏王点兵、天造神物等等,惟妙惟肖,非造化之功不可为。
阿庐古洞结构上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包揽了岩溶洞穴的所有结构形态,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厅堂式、宫殿式、峡谷式,宫殿式富丽堂煌,厅堂式气势磅礴,峡谷式曲径通幽。其次景观造型琳琅满目,惟妙惟肖,变化无方,步步是景,妙趣横生;再加之石钟乳晶莹剔透,奇迷灯光为之装扮,更令人有如画中游之仙幻感觉,洞中三绝——透明鱼、卷曲石、鹅管也是只有到阿庐古洞才能一睹风采的独家珍宝。
阿庐历史悠久,虽远离中原,但却吸引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目光。
汉代的文学巨匠左思在其《三都赋》中曾有“漏江伏流溃其阿”之语,说的就是阿庐。
明代大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的足迹也留在了阿庐的热土上,他曾两度进阿庐古洞观瞻,并为之惊叹,写下了留传千古的美文。
孟获曾在此称雄一方,诸葛武候也曾在此轻摇羽扇。
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传说,名人与美景在阿庐交相辉映,使得阿庐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辉和色彩。
阿庐山附近有9峰,9峰之中有18洞,俗称"九峰十八洞"。阿庐古洞是溶洞群中的主洞体,由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及玉笋河组成。阿庐古洞已开发开放了三个旱洞和一个水洞组成的全长3000余米的游程。有数百个景点,上下三层贯通,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造型风格各异,峡谷、厅堂、宫殿相融其间,一步一景、步步是景,洞中钟乳悬积,石笋林立;色若碧玉、瑰丽透明、沿河交融、发育丰富,"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洞外有泉","天然有石洞,造化夺神工"堪为世界一绝。
阿庐古洞入口,徐霞客雕像。
古洞入口,瀑布从洞顶飞流而下,有些水帘洞的味道。
进了洞,阴冷和潮湿扑面而来,为了保留景观,检票口显得极其简陋。
第一站是观音洞和泸源洞,洞里景色优美,怪石嶙峋,可惜没有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摄影技巧,无法将美景展现出来。
洞顶的钟乳石上还在凝聚水滴,万年之后,这古洞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色。
从泸源洞出来,又下到了玉柱洞和玉笋河。这里的景观更加奇特,钟乳石形态形成更完整,让人叹为观止。
徐霞客考察起点。
进入洞中一小段,就来到了玉笋河,在这里可以坐船游览玉笋河,体验地下河的风光。
河水大概有1.5-2米深,清澈见底,让我有一种想下去游泳的冲动。
坐船过程中的照片尤其难拍,根本拍不出来所看到的风景!
水中景点,定海神针。
水中垂柳。
形态各异的洞壁,但拍出来完全没有眼睛看到的震撼,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擎天玉柱,可能再过几万年,这里就叫擎天玉柱群了。
从玉柱洞出来,还要经过一段缆车,才能进入最后一个洞,碧玉洞。
缆车也是老式的,完全开放式,坐上去可以完全领略周遭的风景。
碧玉洞没有其他洞中杂乱五彩的灯光,大多数地方只打了白光,更加有利于观赏和拍照,各种各样的钟乳石也清晰可见。
像宝塔一样。
这就像烛台上熔化又凝固的蜡。
龙池大厅,左边瀑布奔流而下,汇聚到底下的地下河中,厅中视野开阔,水声不绝于耳。
千年一吻。
上下的钟乳石慢慢变长,朝中间汇聚。真会取名字。
崎岖又宽阔的洞厅。
这个真的很像千层肚。
结束了游玩,在洞口的集市上吃到了当地很有名的鸡脚——李红英麻辣卤鸡脚。
尝试了很多种口味,还是蒜蓉虎皮鸡脚最好吃呐!!!!
城子古村
城子古村,地处两州(红河、文山)三县(泸西、弥勒、丘北)鸡犬相闻之地,距泸西县城25公里,属泸西县永宁乡。 拥有云南最具特色彝汉结合的独特古村落景观,土掌房规模巨大,历史悠久,有明代昂土司府遗址,由于昂土司府的存在,使城子成为当时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相传彝族白勺部的先民们选中这里,曾用一棵树的枝叶搭建了二十四间土掌房,住了二十四家人,于是便长久地居住下来,生生不息。明朝成化年间土知府“昂贵”,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衙门,改白勺(城子村旧名)为“永安府”,使这里的土掌房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府城格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村民世代和睦相处,相亲相帮,形成了淳朴友善的民风。其原因不仅在于土掌房冬暖夏凉的实用特色,更在于土掌房建筑的不设防延生了人心的不设防。
以上来自百度。
结束泸西阿庐古洞的游玩之后,我和弟弟将下一个目的地定在了城子古村。之前就听人说过城子古村的美景,由于距离泸西城比较远,我们租了辆车,开了约莫半小时,才到达景区。
比起心中的期待,亲眼见到时,又多了很多失望。不过,失望并不是来自于美景本身。古村中人烟稀少,几乎很难见到商业开发的痕迹,保留了古村最美丽的一面。
但除此之外古村的保护和利用并不完善,周边也没有吃喝玩乐的店铺,买水的地方都找不到,淡季村里也几乎没有游客,特别冷清。
古村外的田野里,种满了芦苇和荷花。或许种下稻谷,等到一片金黄的时候,风吹麦浪,会更加漂亮。
路上还保留着一些古城墙,墙上种满了仙人掌。
干涸的河道中,正在休息的小马。
土掌房很有特色,都是平顶土坯房。
关于村子的土掌房,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相传村中一位叫阿嗄的彝家小伙,为改变村民住洞穴,栖树枝的原始居住方法,在飞凤坡顶,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后,到山中砍来六百六十六棵栗树,挑来九百九十九挑粘土,用土筑墙,墙上横搭木料,密铺木棍、茅草,再铺一层土,土皮头洒水,然后用石头一层层夯结实。就这样,一幢幢左右连接、上下相通的土库房,在飞凰山坡被建造出来。土掌房建好后,人们从此不再住山岩洞穴,也不再在树上栖息,都住上冬暖夏凉,牢固安全的土掌房,再也受不到风雨袭击,再也受不到野兽侵害。它反映了彝族先民从树上下来,从洞穴走出来,在这里起房盖屋及,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一个伟大历程。
进入古村,都是铺满石板的狭窄街道,现在大部分村民已经迁出,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依旧住在村里。
房子依地势而建,层层叠加。
不知这又是哪一户大户人家!
很多房屋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修缮,看起来破败不堪,摇摇欲坠。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抱着古村。
村子最高处,修建了村史馆,但里面并没有什么看头。
磨盘围起的围墙。
房间内部结构,非常简单,冬暖夏凉。
古村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店铺,但都关了门,可能是因为Y Q吧,让这里的旅游业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
漫步于古村中,随处可见一些质朴又美丽的小景观,无奈拍照技术太差,删了很多照片,才留下这么几张稍微看得过去的。
吊在屋檐下的玉米串,好像全国的绑法都一样。
云上乡愁书院,也没有营业。
透过墙洞,又圈出了一片独特的风景。
将军第。
将军第建筑群位于泸西县城子古村中部,半山腰一高台位置,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将军府第。将军名叫李德魁,字鼎斋,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人。
据民国《泸西县志》载:“李德魁,县南区沙人寨人。”因其军功显赫,获朝廷“锐勇巴图鲁”封号,所住居宅称“将军第”。城子村
村民留守的不多,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就像这座古村一样,经受住了无数岁月的风霜,也将缓慢消失于漫漫历史长河中。
黄草洲湿地
阿庐古洞和城子古村都去过之后,泸西好像已经没有能去的地方,再远就是弥勒,元阳,蒙自,建水了。当然出差之余也没有这么多空余时间,于是将第三站选在了黄草洲。
我和弟弟是傍晚来的,大约六点多的样子,本来打算在这里拍完晚霞再回去,然后找一个烧烤好啊后吃一顿。结果等到了八点多,天还是没黑,太阳好像就没移动过一样,我们实在饿的不行,租的车子也快到时间了,没办法,只能遗憾离去。
漫步于公园里,远处的青山白云,进处的绿树成荫,倒也是一个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地方,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湿地公园最惊艳的,还是这一小片人工沙滩,四舍五入就算是来到了海边了。
我们提前在网上看了攻略的,看到这里有沙滩,于是就直接穿着拖鞋来了。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和摸鱼玩耍,来这里踩踩水玩玩沙真的很舒服。
这些角度拍下的照片,真的很像在某处海边的沙滩。
临近日落,云彩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远处的群山上留下一块块阴影。
这空旷的风景,让心也变得空旷了,一瞬间感觉能包容所有,多少的烦恼都被这浪花冲散了。
都快八点了,可太阳依旧高悬,晚霞啊!注定拍不到。
第二次来到城子古村,这一次不像第一次赶时间,又正好碰上了旅游热季,能玩能吃的东西就更多了。
比起第一次走马观花的游玩,这一次我们在村子里玩得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点和细节。
泸西的烧洋芋,各式各样的调料可谓一绝!
玉米粑粑,现磨现蒸现卖,色香味俱全,可惜肚子装不下了。
臭豆腐,这种豆腐出了云南还很难吃到。
现烤奶茶,牛奶也是正儿八经的奶,加上茶叶等各种调料,在陶罐中慢慢烤出来,比奶茶店里的好喝不知多少倍!
同上次一样,天气依旧不好,云彩布满了天空。
悠闲的老黄牛。
村口见到的小狗,刚生完小狗,腹部下垂着。不知是因为被游客投喂的多了,还是小狗脾气本来如此,特别亲人,也不认生,乖乖的跟在我们后面,一去摸他他就乖乖的坐下。于是我们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火腿月饼,喂给他了。
村里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很多建筑也是在尽量不破坏原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水槽马槽
放马槽的架子
马驼的架子
这座古村,是千年前古滇“自杞国”的遗址。自杞国与大理国、罗殿国鼎足而立,雄霸中国西南地区。
这一次我尽量将镜头对准那些第一次忽略的东西。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城子村曾出过一位风云人物,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彝族爱国将领张冲。张冲在离村二十余华里的熊山梁子上进行抗日斗争,带出了曾任省民政厅副厅长的张士明和第一任宜良专区专员张永和,这三人合称“熊山三杰”,使城子村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在民主革命时期,城子村是中共泸西县地下党的核心堡垒、根据中心。1949年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边区纵队前委、在此成立盘北指挥部,指挥泸西、陆良、师宗、弥勒、路南、邱北等县的武装斗争。1949年2月5日,“边纵”解放了泸西县城,同时中共泸西县委和泸西县解放委员会在城子村诞生。2月中旬,盘北指挥部在这里开办军政干部培训班,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从这里走出去,奔赴解放滇东,解放云南的滚滚洪流中。
4月,盘北指挥部撤销,弥泸地区的人民武装组建为桂滇黔边纵队第4支队,并成立中共弥泸地委和桂滇黔边区第一临时人民行政专员公署。7月,弥泸地区专员公署成立,下辖弥勒、泸西、陆良、路南、宜良、马龙等县及富源县的普冲区,弥泸地区人民武装整编为边纵第2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