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每日美文阅读和英语学习(第404天)

英语学习

People fell in love with Elizabeth Taylor in 1944, when she acted in the movie National Velvet—the story of Velvet Brown, a young girl who won first place in a famous horse race.

At first, the producers of the movie told Elizabeth Taylor that she was too short to play the part of Velvet.

However, they waited for four months until three inches added to her height.

Elizabeth Taylor's acting in National Velvet is still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and National Velvet became Elizabeth Taylor's first success.

Elizabeth Taylor was born in London in 1932. Her parents, both Americans, had moved to London for business.

When World War II started, the Taylors moved to California, where Elizabeth Taylor started acting in movies.

After her success as a child star, Elizabeth Taylor had no trouble moving into adult roles and won the Academy Award twice for Best Actress for her performance in Butterfield 8 (1960) and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lf? (1966).


Elizabeth Taylor is a legend of our time.

Like Velvet Brown in National Velvet, Elizabeth Taylor was very lucky, and she was hard-working, beautiful, famous and rich.

When Elizabeth Taylor got older, she seldom acted in movies. Instead, she spent most of her time on her business, and she often helped others.

Several years ago, she raised more than $40 million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1944年,人们爱上了伊丽莎白·泰勒,当时她在电影《国家天鹅绒》中扮演了一个在著名赛马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年轻女孩“天鹅绒布朗”的故事。

起初,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告诉伊丽莎白·泰勒,她太矮了,演不了天鹅绒这个角色。

然而,他们等了四个月,直到她的身高增加了三英寸。

伊丽莎白泰勒在国家天鹅绒的表演仍然被认为是最好的,国家天鹅绒成为伊丽莎白泰勒的第一个成功。

伊丽莎白·泰勒1932年出生在伦敦。她的父母都是美国人,都搬到伦敦出差了。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泰勒一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伊丽莎白·泰勒在那里开始了电影表演。

在她成功地成为童星之后,伊丽莎白·泰勒毫不费力地进入了成人角色,并凭借在《巴特菲尔德8》(1960)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中的表演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66).

伊丽莎白·泰勒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就像《国家天鹅绒》中的天鹅绒布朗一样,伊丽莎白·泰勒非常幸运,她勤劳、美丽、出名、富有。

当伊丽莎白·泰勒长大后,她很少在电影中表演。相反,她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自己的事业上,而且她经常帮助别人。

几年前,她为研究和教育筹集了4000多万美元。




美文阅读笔记

㈠上个周末,听完远在美国的堂姐讲的一个故事,我内心颇为触动。

一个小男孩帮他妈妈卖小饰品,他总是挨家挨户地去敲门。

每次,他会敲10户门。其中有6户会拒绝,4户会听他讲,2户会买。

成交的这两户,会让他赚4美分。即每一次,他能赚4美分。

按照这个概率,他考虑的不是这次敲门是否会被拒绝,也不是结果的好与坏。而是想,一整个下午,他能敲多少户门……在孩子眼里,销售就是这么简单,根本没有复杂的套路。

而大多数失败者,都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怕被小看,怕不能成功。

㈡作为人类,我们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复杂化。我们总是在把事情弄得比实际情况困难得多。


说到改善生活、事业或生意,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改善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我得承认,我喜欢简单的事情!


当我们考虑需要做改善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被恐惧所麻痹,因为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然而,我已经知道,如果我们约束自己去改善生活中需要改善的方面,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且还真的不是那么难做到。


最近,我在翻阅我最喜欢的博主达伦·波克的归档博文时,看到他2011年3月写的一篇文章,它点燃了我的激情,让我意识到改善生活的任何方面都是很简单的。


改善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你是需要减肥、改掉坏习惯、让身体健美、拥有更好的健康状况、成为更好的作者、成为更好的演讲者、成为更好的配偶或父母,还是要成为一名更好的员工,这个简单的过程都适用于你。也就是说,如果你能不懈地坚持这个过程。


无论要改善任何东西,只有做到以下10点即可:


1.去做;


2.再做一次;


3.再继续做;


4.想做时要做;


5.不想做时也要做;


6.阅读与其相关的书籍;


7.找一位做得好的导师或教练;


8.获取你做得如何的反馈;


9.教他人如何去做;


10.坚持每天做下去!


是吧,我告诉过你这很简单!不要让任何事情阻碍你!


如果你开始做了,而且一直坚持做,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会看到你的生活的巨大改善。

㈢你以前可能听过,借钱花是爱享受但没有自制力的表现,尤其是如果青年的时候就借钱花费,长大了那怎么得了,等等。


中国人普遍的安排


我们不妨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刘教授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研究中国历代文书的变迁史,其学问之深令在下佩服。2006年,刘教授来耶鲁大学访问一年。其间,他给我讲了他内弟的故事。2004年,刘教授在上海的内弟结婚,要花120万元买150平方米的房子。他的内弟小王和未婚妻都在金融公司工作,年收入加在一起18万元,他们手头的积蓄有30万元,所以,买房子还缺90万元。这90万元怎么找到呢?


一种可能当然是小王从银行做按揭贷款,如果做30年到期、年息5%的按揭,小王今后的月供大约4832元,年供不到6万元,他们当然能支付,但会花掉小王夫妻未来年收入的1/3。


不过,小王和未婚妻不愿意做按揭贷款。他们跟父母说,如果做按揭贷款,不是让他们一结婚成家就背上月供的包袱吗?小王的父母想想觉得也是,不能让年轻夫妻背上这么重的担子!正好小王的父母年纪60岁出头,已退休,手头有60万元养老用的积蓄。就这样,小王父母拿出手头60万元的积蓄,刘教授夫妇把手头仅有的20万元积蓄贡献出来,另一位亲戚出了10万元,给小王买上了150平方米的房子。


刘教授内弟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很普遍,没有什么稀奇。只是这种安排改变了小王大家庭的关系和性质。第一,刘教授现在一想起这事就恼火,作为历史学教授,自己的收入不高,20万元积蓄是他当时所有的钱。他说自己在广州的房子还不到70平方米,凭什么把自己所有的积蓄供内弟买那么大的房子?所以,从那以后,提起内弟,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过去的积蓄,而不是自己跟内弟的感情有多么好,况且也因为那笔钱使刘教授跟夫人的关系变得紧张!


第二,本来小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60万元养老钱理财投资好,等更年老时,能有钱养活自己,也能有自己的尊严和自主。但是,现在钱都给了儿子,今后的养老就只能靠儿子、女儿了,也就是说,不管今后跟媳妇、女婿是否处得好,也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跟他们一起住,或者靠他们供养,等着他们给钱。这样,本来可以自立养老的小王父母,今后就只能靠别人了,不能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了。


同样糟糕的是,正因为小王这么容易就得到90万元的帮助,让他无法感受到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责任,那看似“免费午餐”的90万元,只会培养懒惰。就像洛克菲勒讲的:“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再等上几个月就能达到目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给一个人免费的午餐,他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别忘了,每个人在娘胎里就开始有被‘照顾’的需求了。”


他进一步讲:“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施舍一个人时,你就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


月供压力使人积极向上


如果小王是通过90万元按揭贷款、自己借钱花,表面上看会给小王夫妇带来月供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是坏事,会迫使小王奋发向上,培养“自食其力”的个人责任。同时,这也让其父母留住养老钱,年老后有自尊的财产基础,可以理直气壮,不需要看子女的脸色。另外,对刘教授夫妇来说,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紧张感,也当然不会让刘教授一想起内弟就想到自己失去的积蓄。


实际上,这两种安排,给每个人带来的自由度也截然不同。试想,小王拿了亲戚的90万元买了大房子,他们夫妻俩今后消费什么东西,亲戚自然有权过问、有权管,就像刘教授抱怨小王的房子比他自己的大很多一样!


在美国,借贷消费已经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如此自然,以至于两年前当我家准备付现金买房子时,我女儿说:“现金买房,合法吗?”她的意思当然是说:都借钱买房,怎么能用现金买呢?当然,美国并非总是这样的,借贷消费的做法起源于19世纪中期,一开始美国社会特别是教会对借钱花极为排斥,认为借钱花的人肯定道德自律性太差,因为“他们花掉今天的收入还不够,居然还要借未来的钱花!”。


所以,那个时候美国人借钱花时都不敢告诉别人。可是,到20世纪20年代,借贷消费已经非常普遍,这就迫使一些学者想研究:借贷消费到底使美国人变得更自立、更勤俭了,还是变得更懒惰、更道德败坏了呢?


其中的一位学者是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家瑟里克曼教授,他收集了1900年后众多美国人的借贷和消费等详细数据,经研究后发现:月供压力不仅没有使美国人懒惰,而且迫使他们更加向上,追求自立!特别是因为月供压力,众多家庭开始注意理财、精心安排家庭收支流水,并催生出家庭财务规划这个职业,以保证每个月能按期交月供,“家庭财务纪律”成了新的流行词。


在中国,如今不少父母也越来越意识到,靠血缘网络内部互通有无,实现人际跨期金融交易,最终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培养的是等待“免费午餐”“搭便车”的精神。比如,前不久,杭州一对夫妇不满儿子挥霍无度,哪怕缴税60万元,也要从儿子手里收回价值两千万元的别墅。这位做母亲的李女士说:“儿子这么大了,只知道花天酒地,用钱大手大脚,也不结婚……”为了敲打敲打不争气的儿子,他们决定把先前为了避遗产税而送给儿子的别墅转到自己名下。虽然这样做不再能避遗产税,而且要多付60万元的交易税,他们也愿意。


所以,不管父母、亲友是否有钱,给青年人“免费午餐”不是上策。利用外部金融市场让青年人“自食其力”,最终不仅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基础,而且能迫使青年人成才、成功、有出息

㈣1


1998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成绩全年级第一,却偏偏最讨厌写作文。语文老师太缺乏创意,总爱让我们写“我的爸爸”和“我的妈妈”,我每次都把空白本子交上去,老师知道我家的情况,也不强求,就说:“写你奶奶也行啊,她一个人把你养大,多辛苦啊。”


奶奶?我要写她什么,写我有多恨她吗?要不是她,我怎么会没有了爸爸,也没有了妈妈?几年前,爸爸出了车祸,妈妈要另嫁的时候,自然是想带着我一起的,却被奶奶要死要活地拦了下来,说我是他们老孔家唯一的香火,就算是个女孩,也一定要留在他们家。


那天,有人开了车要带妈妈走,我拉着她的车门哭得撕心裂肺。她想硬带我走,却见奶奶拿了一瓶敌敌畏,已经打开了盖,站在车头前,只要妈妈带我走,她就一口气喝下去。最后,妈妈没有办法,只得狠心把我留下,自己上了车。


从那以后,每当有人问我长大想干什么,我都会干脆利索地告诉她,“好好学习,离开孔家庄,去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每次听到我说这话,奶奶就拿着笤帚疙瘩追得我满院子跑,“你这小没良心的,不乐意跟我一块过是吧?你敢跑我就打断你的腿。”


我知道自己那时还走不了,我还不能养活自己,也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她走后,曾写过信来,但都被奶奶给截留了,她怕我和妈妈有了联系,总有一天会跑掉。


于是,我像个等待时机的忍者,为自己的出走做准备。那个夏天,别的小伙伴都在后山的小溪里抓虾子捕螃蟹的时候,只有我躲在小屋里,拼命地看书、刷题,只盼着高考早点到来。奶奶看到我用功一点也不高兴,她一把关掉那台“吱呀呀”响的吊扇,说:“电费很贵的,别等着吃闲饭,后院的羊都快饿死了,你去砍点草回来。”


我在后面小声回嘴:“小气鬼!”我知道,她一点也不希望我学习好,她就想让我在这个小村子里,陪她待一辈子。


有时,为了让她高兴,我也会动动脑筋。那年暑假,还珠格格热播。我做主,给奶奶的小卖部进了两大箱花花绿绿的贴纸,上面都是小燕子、五阿哥、紫薇和尔康的头像。开学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卖了个精光。奶奶数着钱,看了我一眼:“这小没良心的,还算有点用。”


这个小气鬼,只有在看到钱的时候,脸上才会有笑容。


2


2008年,我在济南上大二,离奶奶的小村子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其实,按我小时候的愿望,我应该选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城市的,离家越远越好才是我一直的梦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填志愿的时候,却鬼使神差地选了济南这个最近的省城。


我收到通知书的那天,奶奶坐在窗台下,干号了几声:“小没良心的,翅膀硬了,这就要飞了,我白养了你这么多年啊。”但转眼,我就听到她跟隔壁的奶奶炫耀,“看到没,我孙女可是考了全县前几名的,这在老辈的时候,就跟中状元差不多。”


在我离开家的那天,她嘴里这个“没良心”的孙女,给她的枕头下放了崭新的500元钱,那是我暑假在县城的小饭馆里打工挣钱的,而且,我上大学没跟她要一分钱学费,自己办了助学贷款。我觉得,我仁至义尽,一点也不欠她的。


等我到了学校,打开装着棉被的包裹,却发现里面有800元钱,都是小面值,破破旧旧的,鼓鼓囊囊的一大包,一看就是我那“小气鬼”奶奶在小卖部里挣的钱。


刚到学校的那会儿,宿舍里的姐妹们都想家想得哭。十一放假前好几天,她们就忙着收拾东西,宿舍里弥漫着回家的喜悦。我自然也很高兴,把假期那几天的兼职排得满满的,就能多挣点生活费。舍友们返校时,会带来很多各地的特色小吃,我就想起了家里的板栗、核桃和山柿子,就忍不住往家里打了个电话。


那时,奶奶还是没舍得在家里装电话,我要打到隔壁王奶奶家,让王叔去叫她。不一会儿,我就听到她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却依然很洪亮地骂我:“你个小没良心的,就这么跑得远远的,白瞎我养了你这么多年。”


“你放心,等我毕了业,会挣钱还给你的。”


“哼,我怕等不到那天,你还是先把上大学之前的抚养费先给了吧。”


每次通话,我们都会有这么几句对话。但我听了这话,却没有了小时候的气愤,我已经看清了她只是个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3


2012年,我24岁,在一家科技公司做产品开发。


那一年,传说中玛雅人的世界末日并没有来,我却迎来了自己的末日。我失了恋,又因为情绪不稳定,在工作中出了重大失误,最后也失了业。


那段时间,不知道是精神压力太大,还是租住的屋子太潮,我的全身起了湿疹,刚开始是一片片红色的小疙瘩,痒得不行,我就忍不住挠。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挠破的地方开始溃疡,我用了很多药,吃的、抹的,最后每天都要跑到医院去打吊针,但情况还是反反复复,丝毫不见好转。我被病情折腾得心力交瘁,觉得自己可能挺不过去了。


那时,我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回家。我回到家,躺在奶奶的粗布床单上,看着日光从窗户的东头慢慢移到西头,安静地等待着宿命的到来。奶奶端来一碗甜沫,嘴里骂骂咧咧地说:“小没良心的,不生病还不知道回家是吧?”


甜沫还是我小时候吃惯的那个味道,碎粉条、花生米、海带丝,我吃着吃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掉了下来,和她说道:“奶奶,是不是我命不好,所以我身边的人都要离开我?当年我妈妈不要我了,现在我喜欢的人也离开我了。”


“瞎说什么呢,奶奶不是一直陪着你吗?”


那些日子,我每天在院子里晒太阳,有时,也会到奶奶的小卖部里帮忙卖卖货,到了饭点,就到菜园子里摘点新鲜的茄子、辣椒。我什么药也没再吃,身上的湿疹却奇迹般地好了。


那次临回济南前,奶奶支支吾吾地问我,当年她没让我跟我妈一块走,我有没有恨过她。其实,我没告诉她,我早就已经找到我妈了,她有了新的家庭,又生了弟弟和妹妹,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日子很热闹。她也叫我经常过去吃饭,可是,我根本融不进他们家那么和谐的氛围。


“小气鬼,放心吧,我可是你们老孔家唯一的血脉,不会离开这的。况且,我还要多多挣钱,还你的抚养费呢。”


4


2018年5月,我接到隔壁王奶奶的电话,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当天,我跟公司请了长假,回了老家。


奶奶的身体里查出了肿瘤,却还是一副守财奴的口吻:“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咱回家,不治了。”我按住她瘦得枯干的手,说:“你放心吧,我有钱,一定会给你治好病,你不是一直念叨着,让我还你这些年来的养育之恩吗?”


晚上,奶奶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存折,她一直不信任银行卡,总怕她的钱会被别人划走。那存折上满满的几大页,密密麻麻地印着她每次往里存钱的日期和数额,我几乎能看到,她瘦小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银行,存进一份份希望。


我忍住眼泪跟她开玩笑:“小气鬼,这钱你好好留着,就算你走了,我也给你放进棺材里。”她的声音已经很虚弱了,却依然很爱骂我:“你个小没良心的,我攒这钱,还不是想给你留着。”


奶奶的病并没有花很多钱,她走得很快。送她回来的那天,我关上院门,看着院子里的葡萄架,不愿意相信,这个院子,以后真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奶奶去世前曾说她不想要火化,她怕疼。可惜,我没能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因为政策不允许。但我把她埋在了后山的树林里,她说,在那里,能一眼看到我们的院子,她得盯着这个家,才放心。


后来,有人想把我们家的老屋买下来,我拒绝了,我得给老孔家留住老屋,奶奶还在后山盯着我呢。


国庆长假,朋友们都在策划着远游,我却一个人回了老屋。屋子里空荡荡的,东厢房的木门上刻着一行字,“奶奶是个小气鬼”。打开厨房门,在灰白的灶头烧一壶开水,我恍然看到当年那个小孩,站在板凳上,努力挥舞锅铲,炒一盘辣椒炒鸡蛋,奶奶干完活进门来,才不会骂我是吃白饭的。


我的眼泪一颗一颗流下来。


“小气鬼,你知不知道,我很想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天下午,正在看书,手机响了,话筒里有个稚嫩的小孩子的声音:“妈妈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应该是打...
    燕秋燕阅读 171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535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187评论 4 8
  • 怎么对待生活,它也会怎么对你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
    静静在等你阅读 4,973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