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回来已经两天,昨天上午去校区办理调转手续,然后去收拾我的工位,收拾了一些必须要带走的书籍去邮寄寄出后,把很多资料教案都留给了我的徒弟,简单和几个相熟的老师道别,道一声珍重!下午和老杨在收拾行李,足足打包了6个大箱子,预约德邦上门取件,看着快递小哥和老杨一点点将箱子搬出去,心里有一些感慨:这是我工作后的所有东西,六个箱子物品外加两箱书籍,我在北京的记忆都存放在这里了!
离开北京这个熟悉的环境,当初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离开它,萌发这样的想法是源于4月的某个夜里,我居然失眠了,在辗转反侧中一直在思考我和老杨两地分居快一年的意义何在?每天一个人的状态,按部就班的上班,有时候忙起来连饭都不想吃,休息日宁愿在家看书窝一天也不想出去走走,晚归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他在上海的生活也很单调,除了工作就是运动,回想这一年来,我们各自的生活都失去了往昔应该有的质量,再也没有像以往一样一起做饭、出游、有人等我下班、有人给我送饭、有人能听我下班后回家叽叽喳喳……这一年重大节假日见面都无比珍惜时间,每每到分别时才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感慨时间倘若能慢一些该多好。生活单单就只有工作吗?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不,我平时是一个多么追求生活质量的人啊,我需要的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生活。后来我和老杨商量,干脆我直接来上海吧,反正你这边也稳定,离娘家又近!老杨也说好。好,既然已经决定了,就着手准备吧!但是当时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还有些放不下,甚至还有些矛盾,后来在一个给予我鼓励的同事老师的帮助下,于是成功联系了上海的负责人,感觉这一路的时间安排都很顺利:从婚礼到蜜月最后到工作。
昨天在收拾工位的柜子时,偶然发现了一封学生留给我的信,信封叠得很细致,幸好我打开柜子了,要不然真的看不到这么一封饱含情感的信,信不长,虽然只有小小一张纸,但是每一行都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字,看完后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忆往昔,我刚来西便门就接手的,三年来与这个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除了扮演他语文老师这个角色,还充当他的“人生导师”这个角色,引导他的学习和生活,每次他洪亮的声音叫一声“吴老师”,整个五层都能听见,每次遇到烦心事,总是向我吐槽,久而久之,他和老杨也变得特别熟络,他在信中提到:才离开一周,他每每来到五层,最希望听到我的声音,但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来也确实有了些物是人非之感。虽然我本人不在西便门了,但是我微信随时在,我依旧在等待你们明年高考的好消息!
昨天还遇到了几个熟悉的学生,美丽和双胞胎哥俩都见到了,简单问了中考成绩和报考学校,都还不错(因为休假这段时间都放空工作,完全没有关注)哥俩其中一人问:老师您回来了呀?度蜜月不是度一个月吗?怎么今天回来了呀?
我笑着回答他:该回来啦~回来处理些事情。
他又问:老师您还在这里吗?
我回:这是最后一天在哦~
他:为什么呀?您去哪呀?
此时另外一个老师回:因为吴老师结婚了呀。
在休假回去办婚礼的那几天,在请帖后台收到了一些学生的留言,有的说:老师,您一去不回头了吗?有的说:老师,我舍不得您走!看了都非常感动,内心也非常不舍,因为都是自己的亲学生,带了三年,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就像我上面写的那样,虽然我本人不在西便门了,但是微信一直在,你们永远是我心里的好学生,我依旧在期待你们各种各样的好消息!
这三年,西便门校区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有过郁闷和无奈,也曾有过挫败感,但最多的还是收获,收获了满满的师生情,收获了坚定的友情,也收获了太多在5楼的欢笑!没有了我,李老师在5楼一定很无聊吧,我们“吐槽二人组”,少了谁都吐槽不起来哟!哈哈,回想起这些零零碎碎的回忆,嘴角还是不自觉会微微上扬,看过留存在手机里的合影,哇,笑得那么灿烂的我,这就是工作中的青春年华吧!把从业以来的满腔热情播洒在了西便门,获得成长,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再走一遍那条熟悉的上下班路
再坐一趟46路那“年迈”的公交车
再吃一次新年华的饺子和螺蛳粉
……再? 再也不在。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于2019年7月12日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