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一个不善于做决策的人,每做一个决定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说到底,还是自信心的问题。
生活中,小到要买一件衣服,看来看去,就是下不了决心到底选哪一件;
去饭店吃饭,被要求点菜时,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那叫一个纠结;
大到到底要不要买房,要不要读博士,要不要辞职……
总之,我们只要生活于社会之中,就要面对一系列的决策。
选择这一种,就得放弃另一种。更多时候,我们更多的选择恐惧是过于患得患失,担心所作的决策不是最优的,要承受选择不善的后果。
生活中要做大大小小的决定,工作中更会遇到更加严肃的抉择。
比如我们从事的项目管理工作,就要面对一系列的决策。设计方、施工方、设备提供方等,到底要怎么运转起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方式等,都要做出决策,而过于优柔寡断给人的印象就是能力不足。
或许是从小过于依赖父母,读书了就依靠老师,工作了就等领导安排,我从小到大就疏于独立做决定,所以工作之后,尤其是独立承担工作后,总会遇到决策的烦扰。每次要求我独立做决策时,我总是慌了阵脚,到底怎么办呢?如果这样做,后果是什么,万一结果……
当然,选择恐惧和烦恼与个人性格不无相关,对于性格优柔的人,好好先生之类的人,选择恐惧焦虑等综合症更是如此。
而我,偏偏就是这一类人。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不可否认,我还是取得了一定进步,能够积极地做一些决策了,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自责于自己的犹豫不决。
有一种说法,比如选择吃什么,选肯德基也对,选牛肉拉面也对,但是犹豫不决就是不对的。
《罗辑思维》做了一期节目,叫做“成大事者不纠结”,讲述的是那些成大事的人,不会瞻前顾后,只会认准了一条道就着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最后找到适合自己成功的方式。
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谈天,聊到我的困惑,朋友很简单地跟我说,“既然不喜欢现在的方式,那就换一个你喜欢的方式啊”,
“换了之后,万一还不如现在呢?”
“既然选择换一种方式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要不然就做好现在的事,这没什么可纠结的,你又想改变,又害怕改变,这么纠结来纠结去也没有用啊。”
我忽然就感觉朋友的简单逻辑一下就戳中了我的痛点。
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职场人,一个项目管理者,就是要去承担一定的责任,有责任就要对自己所做的决策负责。如果只是等靠要,一切决策靠边站,什么时候都成长不起来,也不能成为令人敬重的人。
勇于做决策,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只要做决策就会出现失误,但出现失误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只有经过决策、失误、纠正,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的螺旋上升。
走出决策焦虑,从勇于做决策开始,从不惧承担决策后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