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茗录•龙井问茶
杨府/文
四月游杭州,春气清明,山色俱佳。查看地图,见标有“龙井问茶”处。顿生诸多遐思,遂起探访之意。且素日里有品茗之嗜,今日亲赴其地,朝觐的心,自非往日。此乃人之陋习使然,天下山水佳处,随处可见;草木之属,亦迥别无多。然众人不辞远疲,访诸名山,何也?畅神而已!至杭城始明白,天下一切情景皆心景也。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城“双绝”,游罢西湖,若在龙井茶亭占上一席,泡上一杯名泉沏成的佳茗,啜上几口,双目微闭,倦意顿失,精神徐徐舒展,逸逸然赢得浮生半日清闲,是最宜于倦游人的。自觉无真性情者莫如此,于是跃跃然也。
龙井村距天下名泉虎跑泉不远,位于狮峰山下。凉亭式的茶肆散建于道路两旁,或于绿树翠竹间写意似的泄出斗角。民俗风情浓郁,成一风景,引人入胜。树上或檐角挑一面红、绿旗幌,或挂一菱形硬牌记,大书一“茶”字,于风中招摇。人一下子便掉入似是刻着花格子窗棂的酒肆里去。石桌石凳,古朴厚实,小二上下穿棱,或妙龄女子当垆而沽。思绪便与古人通。自己的前身或者就是古代郊游寻芳或赶赴北闱的书生,正自走得累了。兀然蹙进一爿茅茨不剪的茶棚,简陋低矮,清静独处,正是旅人倦憩之所……想来龙井村定然接待过古代的书生。今日既来龙井问茶,便陡生诸多胜慨。不啻品佳茗,犹欲广见闻。有此一念,自然要寻一个世故的肆主了。
在半山坡一片浓浓的绿云下,卧着一间金黄色琉璃长亭,檐角高翘,似乎欲飞;风动檐铃,叮咚作响。肆主是一个半老的茶婆,率两个曼妙的少女当垆。美目顾盼,巧笑言言。为我们斟上一杯上好的绿茶,顿时幽香四溢。只见杯中嫩芽徐舒,翩然有韵,宛若神女初醒,又如芙蓉颔首。少顷,便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饮之,味甘隽永,舌底生津。苏东坡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信哉!而后又斟上一杯稍逊一等的,亦是银绿隐翠,质地不凡,香气清高,齿颊留香……
我们次第品评,一时竟难定优劣,连饮数开,方辨高下。于是问茶婆一些茶事,茶婆不惮烦琐,边续茶,边忙着阐释。事后忆起,颇觉有益。撮其要,录如次。
问:一山之茶,一样的水土滋润,一般的物候条件,同受日月之华,共浴朝露暮风,何以有优劣高下之分?
答:龙井茶是采摘幼嫩的芽叶炒制而成。采摘时间很有讲究,清明前采摘的称“明前”,谷雨前采摘的称“雨前”。明前茶为最上品,雨前茶是上品。你们适才品的第一杯即“明前茶”,第二杯为“雨前茶”。而在谷雨之后采摘的则等而下之了。这是叶的区别;其次是炒制工艺不同,现代炒茶大多以电炉为主,大失传统茶叶的醇厚风味。上等和特等的龙井茶仍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方法,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等手法并用。这是保证龙井茶形质俱美的重要条件,是以龙井茶味醇、形美。
问:天下名茶多矣,何以唯龙井独擅其名?
答:天下名茶虽多,唯龙井经过御封。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留恋杭城风光旖旎,特意访了龙井,偏爱有加。敕封当时仅有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钦定龙井为“正宗”,龙井从此名声大噪矣。加之狮峰山水土丰美,富含油质,茶树得地利而叶肥且尖,犹如雀舌。两相辉映,是以独尊。
问:茶具何者为佳?水温几度为宜?
答:茶具最好为宜兴紫砂壶,此壶有“世上茶具之首”之美称,次为瓷杯,再者为玻璃杯,至于其它,都是等而下之的,最不宜于用来做为茶具。泡茶的水,不可过热也不可过温,热则茶烂,温则无味,以沸水降至85°为宜。
问:名茶必有名泉,听说最好用山泉水。我们看到很多人用泉水煮茶,用其煮茶,是否其色正、其香郁?
答:好茶当然要用好水泡。很多人饮茶重茶不重水,实在二者不可偏废。乾隆品茗时,非常讲究沏茶的水质,他曾用银斗衡量各地泉水的轻重,品评天下名泉的优劣。西湖泉水众多,用山泉水沏茶,香醇芳馨,韵味无穷。
……
女子的话语软,好像柔风拂柳,让人温柔的怜。众人齐赞曰:好正宗龙井。
我想,来龙井问茶,因人而异。经验异趣,见解自然异也。古人尊崇皇权,一直延续迄今。皇帝走过的桥叫皇桥,皇帝住过的村叫皇村,即使皇帝未达之巷陌,只要皇榜到了,也叫皇榜坊或皇榜巷。何况西湖龙井,乾隆皇帝御口亲炙,自是茶中王者,毛尖、云雾不能撼其位也。在进入龙井村头,我看到一块汉白玉雕刻的碑文,茶事记载犹详,其中重笔浓彩写下乾隆敕封茶树一节,可见流风所及。惜时间匆匆,未及细读,略记梗概耳。
临别时,众人各选购几斤上品“龙井”,做馈友佳品。又跑到虎跑泉灌上满满几壶泉水,欲带回煮茶。惜天气炎热,在沪杭列车上,大家一时病渴,不得已权当“矿泉水”分而饮之。唯余茶在,众人说些幽默或解嘲的话。我想,纵泉水已尽,我将贮茶于冬,彼时铲雪烹茗,饮雪而居,天泉嘉于地泉,想必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