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被人诟病之一就是男尊女卑,这个在现代看来是如此的不能原谅。在古代也坑了不少女性。所有的人都拿《礼记》来说。比如女人应该“三从四德”呀!比如良好的夫妻应该“举案齐眉”呀,等等等等
请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其实《礼记》从头到尾没有说男尊女卑,只是说男女需要大防!《礼记》开篇就说“敖不可长,欲不可从”也就是傲慢不可增长,欲望不可以不加节制。那男女之间的欲望也是欲望。需要加以节制。要不就是“礼崩乐坏”比如齐恒公,他连自己的姐妹和姑妈都不放过,最终导致继承人的兄弟相残,在《礼记》的思想看来就是齐恒公从了男女之欲导致的结果。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反驳“礼记主张一夫多妻”这个没有错吧!确实!它确实在书中提及了一夫多妻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及女卑!这个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了,我们先抛弃掉我们的现代思想,单纯的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飞回那个西汉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是一个战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根据《汉书》的记载,公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也就是不到6000万的人口。换一个方式就是不到现在中国人口的13分之一。而社会的男女比例没有详细的考据,但是据古代打仗征兵之征男丁来看,我想当时的西汉王朝男女应当是失衡的。所以一个男人拥有多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但是《礼记》中并没有说男尊女卑。
《礼记》记载“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是指把礼制仁义作为纲纪,用它来确定君臣名分。专一父子的慈孝,亲睦兄弟的友爱,调和夫妻的感情,并使用礼义来设立制度。它的制定其实有调和夫妻感情的作用的
《礼记》中另有记载“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是指四肢正常,皮肤丰润,这是健康的身体;父子忠信,兄弟和睦,夫妇相爱,是健康的家庭;
至于男尊女卑的思想从何而来的,我想应该最最最初是从一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但这个也不是男尊女卑的意思啊。咱们剖析来看,这句出自《诗经·小雅》它主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生活和感叹。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战争,先秦时候的战争大部分靠的是男人,而从先秦开始男人是可以凭借军功达到贵族的行列的,那贵族在当时的一个标志就是戴玉。嗯……可能戴的有些像买玉的商人。这个感情有点像我们现在买名牌的思想。拥有名牌好像就是身份的象征。而礼器中有玉那是一种荣耀,是对孩子的一种期望。
反观女子,在先秦时期女子是不打仗的,意味着不可能通过所谓的军功来达到荣耀或者谋生的目的,那女子营生的手段也相对单一,种地要力气,男人最好,打仗要力气,男人也最好。那女子的长处就是技巧,瓦是纺车上的零件,那如果有一手好的女红是可以给女子带来荣耀的,也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所以!也不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
所以最初应该这个锅是班昭的《女戒》“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我觉得可能,也许,大概,班大家把“瓦”这个字给误解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而在男权社会中男人们会越来越强调他们的“尊”的地位。所以在《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出现了奇怪的男尊女卑的现象。如果现在有这样的要求估计会有妹子直接把饭碗掀到男人的脸上。而《礼记》记载“馂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啥意思?不是祭奠的意思,是父亲吃儿子剩余的食物,丈夫吃妻子剩余的食物时,亦不用礼。也就是丈夫是可以吃妻子剩余的的食物的。我估计现在也没几个男人会吃儿子和妻子剩下的食物吧。
而我们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抱歉也不是说女人的。是说男人的!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原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是说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这个后不是后代,是后辈的本分。
而明清时候对女人变态的“卑”的要求才是真的不讲“礼”!男尊女卑?这个锅不是《礼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