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缀言||王维《息夫人》

文/书山花开

❂原诗

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翻译

【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p189】

不要以为有今天的宠幸,就能忘记旧日的恩情。

看着鲜花眼泪簌簌落下,终不肯同楚王一语相通。

❂解释

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p188

【本诗原注:“时年二十。”《河岳英灵集》题作《息夫人怨》,《国秀集》题作《息妫怨》。据《本事诗》本篇是应宁王李宪之命写的。宁王霸占饼师妇一年后,让饼师夫妇见面,妇“双泪垂颈,若不胜情”。作者以息夫人为题,表达了饼师妇对前夫的感情。“不共楚王言”,是点化《左传》记载楚王所夺取的息夫人所说“纵弗能死,其又奚言”的话,反映了弱女子忠于故夫的幽怨。作者在此对虽屈服于强大势力但毫不改变旧情的妇女,作了同情的描写。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p188

本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有了这个“故事”(宁王霸占饼师妇),息夫人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那样,可以借此“窥见”许多,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陈铁民《王维诗选》p9
陈铁民《王维诗选》p10
董乃斌/王继洪编选《王维集》p56
董乃斌/王继洪编选《王维诗集》p57

古典与今事,都写出了女子的遭遇,不论贵为王妃,还是卖饼的妻子,命运都不能自主,此其一;通过写古典,解决了现实问题,原因是写出女子的另一面,外力可以霸占身子,甚至生出孩子,但心里的怨恨和不满是难以消除的,此其二。今事真实与否,不必计较,但借助古典,恰好表达诗人的思想与见解,则不言而喻。

王洁注评《王维诗》p195
王洁注评《王维诗》p196

这女子的反抗是独特的,因此形象也是独特的。作者着眼点在女子的“心”,而这“心”体现方式,一是细节,看花而流泪,一是行动,不共楚王语,而这一切是站在女子的立场,以代言的角色,用息夫人的视角呈现的。

王志清《王维诗选》p14

【不知道算不算是谶语,安史之乱中陷贼的王维,也仿佛是此遭遇,被闻一多比作息夫人。闻一多说:“想不到三十多年之后诗人自己也落到息夫人这样的命运,在国难中做了俘虏,尽管心怀旧恩,却又求死不得,仅能抱着矛盾悲苦的心情苟活下来,这种态度可不像一个反抗无力而被迫受辱的弱女子么?”(闻一多《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9)闻一多也是个很讲气节的学者,他对王维的评价,也只是说到王维具有懦弱的性格缺陷而无能抗拒强暴凌辱。王志清《王维诗选》,p14

这里就有了三个文本,即息夫人文本、卖饼妻子文本和陷贼的王维文本。作者试图表达对现实的感受,为解决卖饼者的现实问题,找回了息夫人这一文本,而人生的残酷性在于,这样的经历也同样出现在诗人身上,诗人采取了和息夫人类似的做法,“装病”进行“软抗”,何以体现他的内心呢?口占了一首有名的诗《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这同样解决了他以后的政治问题。有意思的是,尽管他后来免于惩处,而且步步高升,可那曾经被侮辱的历史,一直折磨着他,难以获得的救赎,心不能宁静,所以他说“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到老也是如此。

《王维诗鉴赏辞典》p70
《王维诗鉴赏辞典》p71

《王维诗鉴赏辞典》的鉴赏,突出了小诗中的“叙事”性以及所具有的小说味。小小一首诗,源于历史故事,根植于现实土壤,基于对重大的“守节”问题的考量,所以意蕴丰富,尤其具有观照镜鉴意义。

张勇编著《王维全集汇校汇注汇评》p17
张勇编著《王维全集汇校汇注汇评》p18

截图缀言||王维《菩提寺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山色归读 授权转载见文尾。 唐代诗人崔护仅凭一首诗《题都城南庄》闻名后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
    山色归读阅读 5,353评论 34 141
  • 鸟儿在快乐的歌唱,凭借声音可以想像出它那神采飞扬的样子,轻盈的跳着。好像是知道了我在偷听,不好意思的,闭上了嘴巴,...
    梦的清香阅读 1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