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教育,一直以来就是不可分别的两大主体。但是对于学习,我们了解多少呢。
我们不知道为何而学
相较于教育发达地区,我们处于落后地区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学习有什么用”的疑问。通常情况下,大多家长对孩子更多的解释方式是“我们没有读多少书,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啊”,或者是“不好好读书以后你连账都不会算”。我们也只能点头“嗯嗯嗯”。然后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迷茫,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最后重复上一辈的人生。
这并不是家长的错,如今社会教育没有绝对的目的性。老师大多数是按照教学要求去引导学生学课本知识,而非“学习”这个过程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从小我知道学好英语不仅可以拿来考试,还能拿来看英文原版电影、参加国际论坛、担任国际性赛事的志愿者、甚至有机会拿全额奖学金去国外留学,对我而言赋予英语的意义将不再是枯燥和无聊。如果,我知道算账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还能用会计的方式去计算,那我一定会用对比的方法去学习这两门不一样的学科······
因为地区的落后,老一辈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所以没有能力去找到知识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最终苦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学习改变命运≠只学习课本知识改变命运
目前有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赞成读书无用的很多人会举“张三没有读什么书,也过上了很好的生活”或者是“李四读了XX好大学,最终一无所成”的例子。这其实没有错,因为说读书无用的指的是读没有用的书,通常也被称为死读书/书呆子。而他们口中的那些没读什么书就有成就的人,难道就真的没有读书吗?
成功的人,或许其中有的学历不高,但是他们对于学习从来没有停止。他们拒绝了或者放弃了应试教育这条路,而是毅然决然踏上了学以致用这条路。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成功都是现有教科书所给不了的知识,每算的一笔账都是实实在在与自己相关的,所以他们比只为数据而学习的受教育者更能懂知识的运用。
我们无力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但我们有义务去补足教育的缺陷
于家长而言,孩子的健康成长优先于一切。谁都不会嫌弃锦上添花,所以更好的是孩子健康成长这个过程能拥有优秀的伴生品质,包括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能力、正确的世界观、远大且可行的目标。但是现在的教育体制并没有条件去让所有孩子在既定的课堂上获得上述的优秀品质,只能营造应试教育的环境,去努力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