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读《摆渡人》,一口气读到凌晨三点。尽管经历各种惊悚、恐怖,故事美好的结局仍让我睡得很安稳。克莱尔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文笔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她的新作《黑石之墓》,毫不犹豫就打开了。
故事有些平淡,采用“现在”和“曾经”两条线索,从希瑟的回忆还原事件经过,又反复强调希瑟对心理医生、父母乃至整个世界的抗拒,令人疑虑重重。总得来说,不过是五个少年在偏远海滩的露营之旅,短短几天时间,意外接踵而至,不断有人失踪、受伤,最后无人幸免,希瑟的右手也在这次旅行中烧伤、残废——真是一次不堪回首的不祥之旅。
相比故事的平淡无奇,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精彩。五个少年,性格各异:狂妄、自以为是却又不堪一击的达伦;美丽、虚荣、懒惰、自私的艾玛;内向、谦和的马丁;阳光、帅气、善解人意的道奇和敏感、聪慧的希瑟。每一次小冲突、小矛盾都更鲜明地呈现出他们不同的个性。
阅读过程中,我想当然地延续《摆渡人》的思维模式,以为这是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那个犹如一团黑雾的“邪灵”、“魔鬼”是罪魁祸首。
所以,到最后剧情反转时,我真是错愕不已。
再回头细想,其实作者通篇有很多伏笔和暗示,探险地点选择在黑石之墓,关于德鲁伊教的生祭仪式,更是有多次详尽具体的描述;希瑟和道奇对考古学的狂热也提出不止一次。为什么我竟完全没有注意呢?
我想是因为,当希瑟以“我”的语气讲述时,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觉得她只是一个聪慧、敏感、害羞的单纯少女,怀着一份对道奇懵懂的痴情,细心观察、尽力包容着团队里的每个小伙伴,为伙伴的失踪感到不安、焦虑和担忧,又尽力去安抚、救助受伤的朋友,她是这么善良、可爱。
结局的出人意料,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不禁要问,剧情反转到令人错愕,对作者来说,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很难说这样的结局让人感到牵强。但一直到最后才发现故事的主题和你以为的完全不同,这种感受,也很难说是愉快的。
也许这就是作者的过人之处?悬疑小说,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而且和你的思路完全相悖。
而如果再细心一点,就会注意到作者留下的疑问,希瑟为什么没有按照她和道奇商量好的那样讲述事件经过?为什么杜撰了他们俩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的场景?她是不是潜意识里希望,有人能识破她这个漏洞百出的谎言?她和道奇的感情,到最后也只是“多于一般的友情”,而“这已经足够了”,是她不愿和道奇更亲近吗?……
哦,黑石之墓,因为一份失去理智的狂热崇拜,埋葬了三位无辜少年,也埋葬了单纯可爱的少女希瑟,她是否终于理解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