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
今天很有幸的作为临清作家协会的一员参加了阅读大运河学术交流会,有幸见到了山师大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一天的学习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但我的脑海里却总是萦绕着“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2005年,是我人生的低谷,2004年闹离婚,2005年正是冷战期,2005年9月我的自修考试论文答辩。一直乖乖女的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去比聊城更远的地方。考我们论文答辩的主考官是朱德发教授。清晰的记得我写的毕业论文是有关《平凡的世界》,有关主角的解读。朱德发教授和其他几位教授提出的问题是怎样的,我是怎样答辩的都几乎忘记了,但我却记得答辩结束后,教授给了我93分的成绩,当时对于热爱文学的我来讲,是无比欣喜的。因为热爱文学,山师大又是我高中时就向往的学校,徜徉在山师大的校园里,久久不想离去,想着朱教授亲切的笑容,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有着无比的崇敬之心,很想亲近心目中的前辈,最底层的心理,就是想离文学更近,于是,我一直等到朱教授结束所有的论文答辩,看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我于是冒昧上前,向他表达了我的敬意,并自我介绍,希望能有机会得到他更多的指导。亲切谦和的朱教授和我驻足谈了很久,谈临清,谈临清的历史文化。并很开心的说有时间可以去家里,他可以送我一本他刚出版的书。
因为时至中午,我没好意思冒昧前去打扰,问好朱教授的家里住址,约好下午拜访,时值中秋,我略备薄礼登门造访,就像去拜访一位认识很久的老师。
朱教授和师母很热情的接待了我,和我讲了好多文学知识,我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也请教了朱教授很多关于文学的问题,他还像自己家中的长辈那样问了我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当得知我婚姻正处于最难过的时刻时,他安慰我一切都会过去,无论怎样,女人要活自己,爱好文学,大有作为。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他和师母还热情留我吃晚饭,询问我住在哪里,当天回不回临清,像亲人一样说去济南可以常去家里。
我婉拒了朱教授和师母的留饭,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叨扰太久,而且他们那时也是老年人了,不好让他们太劳累。
回临清后的这么多年,今年17年了!真是岁月如梭!我已不再年轻!想起朱教授,那一幕幕,仿佛昨天!我记得我说,我会常去看望他老人家!但这17年,我一路挫折,一路坎坷,总想等自己工作生活稳定些再去!
因为固定电话号码的丢失,我与朱教授失去了联系。 我在心里问候了朱教授好多次,想去拜访他,想去再聆听他的教诲,我知道作为名人的他,我百度一定可以得到他的信息,2017年,我的生活渐渐平静了许多,我也渐渐找回曾经的自己,但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一直不敢去查,心里有种近乡情怯之感,很是思念,却因为久未联系,更是不敢冒昧打扰,而且想想那时他就是老教授了,12年过去,年岁渐高的他是否方便打扰?他是否还记得我?
就这样,朱德发教授成为我内心里放不下的一个愿望,想去看望,想去联系,甚至前段时间去做自修考试学历认证,匆忙间也是萌生了去山师大的想法,但终究没有成行。
今天,见到孙书文院长,听他说是山师大的文学院院长,往事的回忆一下就集聚心头,迫不及待的在转临清胡同时提及朱德发教授,想知道他的近况,想再次得到他的联系方式联系他。
“他是我们的老前辈,老先生已经不在了。大概是2018年时。” 孙院长说。我想流泪。今天一天,都在默默的缅怀朱教授。今天是雨夜,送走同车的几个文友接上孩子到家已经快十点。找出朱教授送我的这本书,看着他的书上的签名和印章,细细摩挲,内心无限痛惜。痛惜我这么多年竟然一直因为生活的压力和不平静没有鼓起那份探望的勇气,去延续那份师生情谊。
但细细追思,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一日之师,朱德发教授那一天的教诲17年来何尝不是一直滋养我内心的文学养料呢?
他谦和的生活态度,儒雅的文人气质,何尝不是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后辈所应该学习的呢?这些年,每一次想起他,虽未谋面,他又何尝不是再一次给我播撒文学种子呢?冥冥中,又何尝不是他,让我更坚定的走文学的路呢?
因为开车没开到县志遗址,我有幸和文学院的老师们同车了一段距离,再次提及朱德发教授,同车的老师说,那是让人敬重的老先生,老前辈,说后面后座上都是他的书。远远望过去,最后的后座上,排满了他的书。这是我和朱德发老师最后的告别吧!那些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一生的表达!他也将是朱德发教授无声的教诲,这些,应该也是我这个文学后辈以后要慢慢研读的!这些书会让我更加读懂朱德发教授!这些书,也将像朱德发教授那样给我更多我热爱的文学知识!
很急切也很冒昧的添加了孙院长的微信,像17年前一样的冒昧,但我因为热爱文学,所以矜持的我不再矜持!我想我会珍惜每一份和文学的缘分,不再留下像和朱德发教授这样的遗憾。
感恩朱德发教授,感恩孙书文院长,感谢所有的文学前辈!文学之所以不断前进和发展,正是因为有这些谦和的前辈不断给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后辈播撒文学的种子。
致敬所有文学前辈!缅怀朱德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