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罪有二,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2017年07月24日 天气 晴
一个人生活的久了,特别容易缺乏自律,有一种人,毕业之后再也没拿起书本,白天上班浑浑噩噩,做事马马虎虎,晚上回到家里,如同身体被掏空一般,匆匆叫了个外卖,就往沙发上一躺,刷手机,玩游戏,看综艺,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结果第二天头重脚轻地去上班。他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一边和舍友通宵达旦地LOL,一边期盼着期末考试可以门门功课都过90分;一边和同事周周出去KTV游山玩水,一边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这样的痴人说梦,我们也不知道一天要经历多少次……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事情多到忙到焦头烂额的时候,你更想撸串喝酒一醉方休;紧张焦虑的时候往往想要打一局游戏再说;复习考试到一半的时候扔掉书本,自暴自弃想着明天裸考就是,还高喊着“不挂科的大学时光是不完整的!”
当我们遇到挫败感时,我们总会想寻求一种高效,快捷,立竿见影的快乐,此时,逃避并选择容易成瘾的东西是很普遍的现象。可能最初只是一点点小的挫败,慢慢地因为不断想要在短期内获得快乐,而不断牺牲长期的快乐,最终只能不断地调低自己的期望。一旦陷入这种死循环,人不仅变得越来越短视,并且意志力也越来薄弱。
其实道理都懂,只是在一次次面对内心真正的答案的时候,你无一例外的选择逃避罢了,因为你知道选择自律的人生意味着要舍弃原本“轻松的快乐”,你在一次次的拖延中,幻想种种问题可以自行迎刃而解,你清楚的知道自律带来的损失是“暂时性”的,可你依旧不愿意去承受这番阵痛,因为毒鸡汤说的“有时候你不放弃一下,都不知道躺在地上有多舒服!”但自律式的人生,从来都是要自己脱离已有的舒适区,逼迫自己不断去尝试,去坚持那些“困难”的事情。
一件事情带来的痛苦可能只是很小很小,但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额外痛苦,才是最大剂量。
我也曾经因为大考考不好,觉得整个人生都惨淡无光,因为遭遇朋友亲人的离世,觉得自己没有对任何人尽到责任,生活总是将人锤打到处处都是无力感,当你跳出这个“丧”的圈子,重新审视这些痛苦本身的时候,我才发现,人生才走了几分之几,一场考试就决定了?朋友亲人的离世固然悲伤,可是我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对在世的亲人早尽孝道,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却将这一两次的失利,与将来的许多事情划上等号,夸大事实的结果,徒增无谓的心理负担。
优秀的人在处理命运之神随意抛出的问题时,不会单单被这些问题给束缚了视野,他们往往能够看到困境下闪烁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