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好像上了大学,静下心读本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不敢说全部,但是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病根是在于迷茫。
嗯,迷茫。
在读的,毕业的,甚至说只要是从这个年龄段走过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经历,有体会。
一种迷茫,是没目标的迷茫。
多数人在上大学之前是不需要考虑这个“目标”这个问题的,有家长督促,有老师带领,有同学较劲,加之那时候自己想的也少——好好学习就是了,考个好成绩,别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瞄着自己够的着的最好的那一所努力准没有错。
这就是我们多数普通人上大学之前的目标——上个好大学。
可然后呢?
上了大学之后,曾经这些羁绊一下子都没了。我们似乎是自由了,家长管不着了,老师只负责讲课,同学……还不一定谁更明白呢。从没有人来告诉我们,考上好大学之后的目标该是什么。
于是会有这么一部分人,既然没有目标就不去想了。依照着自己十几年来的经验,每天还是按着学校的安排该上课上课,该参加活动参加活动,也许还能在组织社团里混个一官半职,整天也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好点儿的。
也有人压抑了十来年一朝得解,觉得终于没人管自己了,不知道怎么“浪”才痛快。于是整天游戏、刷剧、上网。他们开始发现逃课也没什么,不挂科就行;挂科其实也没什么,补考过就行;花钱重修其实……
上述两种人,都属于没目标的,自己没想法。可这人要是没个目标,就没奔头,就混日子,就慌张,就浮躁。
可读书,恰恰是最需要气定心安的。
还有另外一种迷茫,是有目标的。
有目标也会迷茫?是的,我自己也曾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种状态——我只知道我想要什么,却不清楚如何才能得到它;只知道大体方向,却看不清脚下路。
高三时你若问,数学怎么才能拿高分,那的确有人可以教你,可以给你一个实用的方案。
可大三时你若问,怎么做才能毕业找到好工作,怎么才能每月挣够多少钱,怎么才能不让四年荒废让自己升值……
然后会有人告诉你,大学里也要好好学习,成绩是王道;
有人告诉你,大学里成绩没用,多参加活动才锻炼能力;
有人告诉你,在社团里多么风生水起,应聘时人家根本不在意,跑兼职、做创业才能提前接触社会;
有人告诉你,不要急着进入社会,珍惜这宝贵又单纯的四年,培养爱好,体验爱情,品味生活;
还有很多很多人,会告诉你很多很多经验之谈。
当然,也会有人告诉你,毕了业就再没机会踏踏实实读书了,所以图书馆才是最大财富。
这还不算完,当你终于决心要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了,可读小说的时候觉得那些不过都是虚构,不如读史实才显渊博才明事理;读史时觉得枯燥无味,不如看科普或者技能书来得实用;等你草草翻了几页科普书后,又在犹豫是否还是该多读些文学培养下情操……
也许写出来显得啰嗦,可有过类似心态的人自然明白,那种迷茫与焦虑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只能比这要复杂得多。
就像眼前明明有条条大路,每条路上都有走过的人告诉我,它能到罗马,而我谁都想信,又谁都不敢信,只想赶快找到一条最好走的捷径,早儿点到地方——于是不断的自我怀疑,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但是越找越迷茫,越迷茫越着急,越着急就越功利……恨不得有本书读完就能成作家了。
论浮躁与不安,恐怕还胜于那些目标的人——人家起码还落个充实快活呢。
后来我才明白,这根本不能算“有目标”,这只是自以为是,是轻浮是急躁,是怂,是所谓“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回头看题,当你看书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这本书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最好还是即时兑现的那种——那恐怕没办法沉浸到书中世界,也难解其中味了。
读书,就仅仅是读书而已。如果说有好处,也多是深远,并且潜移默化的。
最后,关于目标那个事。
没人能告诉你哪条路最近最好走,甚至没人敢确保哪条路就一定行得通。
但毕竟在你面前的选择是如此的多,你愿意的话,自己开出一条路也未尝不可。
问问你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想变成什么样的人,要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养家糊口?
只要有了答案,便听从本心一路走下去,更坚定,也更安心。不必计较谁快谁慢,也许你要去的根本不是罗马——坚定而从容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是人生最惬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