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一开学,老天就给我们送了一份“大礼”,让我们一下子有些措手不及。
本以为孩子去到新的班级,认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会更欣喜,可是,我们的期待与想法错了。
第一周日,秋蕙打来电话:妈妈,我想回去!不想在这里。我以为是孩子刚刚开始,没法适应,有情绪,就开始引导她,让她先认识老师与同学,并磨合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引导后再问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什么事?秋蕙回我:没有,就是要回来。我只能问上了什么课啊,告诉我一下!秋蕙直接回复,忘记了,不知道。感受到孩子的心非常的难受,不愿意交流,不愿意讲。
后来自己又忙做事,就想着,孩子起情绪很很正常还没有适应,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会帮助走出来,挂电话后,我一直在想: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让她自己调整一下,下星期会好的,就没和刘老师反映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电话打通后,秋蕙情绪依然低落甚至更糟,依然不愿交流,我感受到事情的严重,当天通话后晚上就和带班刘老师反映秋蕙的问题,秋蕙也在努力的适应并调整自己,下星期应该好了,因为和刘老师交流沟通了。
第三个星期日到了,秋蕙更难受,让我们明天马上去接她。事情已经到了非要解决的程度了,孩子遇到困难,我们是她的依靠,我们只是做了表面安慰和引导,但她内心的感受很不好,我们如何处理呢?明天去学堂后,我真的愿意让她回来吗?没等我们考虑,秋蕙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最后大哭起来,有半个钟。
当晚本想马上去学堂见见秋蕙,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回事,为什么会是这样?出现这个情况我们如何配合好老师,才能帮助到孩子?于是联系了程校长,也再次联系刘老师,分析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
第二天,去到学堂,见到秋蕙。在去学堂之前,她就微信问,来了没?到哪里了?我想完了完了,她的行李都收拾打包好了,我们又不想秋蕙回?怎么办?
事情的转机在快10点钟这样出现,秋蕙发一条微信给我:“跟你说刘老师给我的手涂了一些姜膏好多了,拜拜”。这条微信足以让我放心,她已经尝试接受目前的班级及老师了。秋蕙身上有湿疹多年,很痒,很难受,特别感谢刘老师的关心,让孩子的心开始活了。
到学堂,我们单独和刘老师交流,也单独和秋蕙交流,最后一起交流,终于达成一致,秋蕙愿意在学堂了。一颗弦着的心,放下了。秋蕙的原因:听不懂课程,是在浪费时间,自己又调整不过来,升起烦恼心,就想着离开。
第四个星期日到了,电话接通后。感受到她的状态已经出来,愿意分享学习的课程,也愿意分享她参加的活动了,看她兴趣正浓,我故意问她,还回来吗?“秋蕙干脆的回我,不回了”。哈哈哈,我们要的就是这个答案。
悟:当孩子向我们诉说困难时,我们除了同理她倾听她的感受,还要看见她。不单单是家长看见,还需要老师的看见。
程校长说的好:这个世界没有人会时时处处关注你的情绪的,个人的问题更多靠自己去解决,至少自己可以主动找老师反映情况,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找自己关心。
我的回复是:是的,强者都是自带调节功能,弱者才需要关注。但在打磨强者的路上,还需家校配合,后期我们继续关注。让程校长和老师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