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暑假,孩子们成了脱缰的野马,让我们家长倍感气极。他们晚睡迟起,早餐中餐二合一,不读书,不学习,不运动,无作息,整日里抱个手机傻兮兮……哪个家长能不气极?
这个暑假,我把孩子送到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拓展训练班儿。不为学到多少知识,只想让孩子有个收管儿,不丧失正常的生活规律。当然,拓展班的训练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对孩子们的发展成长极有帮助,这算得上意外之惊喜。
我给孩子报的是上午班儿,早晨六点钟开始训练。因而,我们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早起。
为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而且训练不迟到,我很是做了一番功课。我们住的地方,离活动中心大约十二三分钟的路程。我大概算了一下:起床、梳洗大约需要15分钟;吃点东西,喝杯水,10分钟足矣;再用15分钟时间,可以消消停停地到达训练地点。因而,我把闹钟定为5:20。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闹铃儿响起时,第一个醒来,然后唤醒全家人。按我的计划,孩子们起床、梳洗,妻子为他们准备简单的早点。孩子们梳洗完毕,用过早点,离家出发,有条不紊,时间绰绰有余。
然而,事与愿违。老大是男孩儿,他的梳洗时间相对较短,他宁愿在床上多赖上三五分钟,也不愿早一分起床。老二是女孩儿,年纪相对较小,每天都哼哼唧唧,不愿起床。在我和妻子从不厌其烦到怒火冲天的催促下,他们才好不情愿地做完自己的事儿,慢吞吞地出发。
看着时间一点点临近,我只好拉起他们的手,跑步前行。多少个早晨,我们都是在教练集合的哨声中,勉强赶到训练地点。
另有一个早晨,他们的起床时间,比以往还要晚上三五分钟。我催得火起,突然想起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海说过的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谁先急,谁就输了!"是啊,按时上学,是孩子的事儿。他不急,我们急有什么用?我决定恶作剧一回,不再催他们,让他们迟到一回!
老大毕竟是中学生,时间观念相对强一些儿。他一看表,感觉时间不允许,就赶紧先行逃掉了。老二依然慢吞吞的,像只蜗牛。我也不催,只冷眼看着她。
我随着她,慢吞吞地来到街上,慢吞吞地走。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发现:街道上,身着拓展班儿衣服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她不解地问我:"爸爸,我们是不是迟到了?"我煞有介事地看看手机:"嗯,的确要迟到了。不过,不是我们,而是你要迟到啦!该怎么办呢?"我原意是,让她急起来,提议跑步前行。哪知她的一句话,气得我差点儿把老血给喷出来了。她说:"我们叫出租车吧。″创意挺好,但今天叫出租车,岂不是今后天天都要叫出租车?我断然拒绝:"大清早,哪儿来的出租车?"
她依然不急!我既然决计让她急起来,也不催她,只慢吞吞地跟在她后面。
远远的,透过围墙的篱笆,我们看到其他的孩子,已经集合起来了,教练正在点名。
女儿开始着急了。她不断地说:"我害怕!迟到了,老师要罚跑圈儿。"我心里暗喜,孺子可教,终于急起来啦!
那知,她嘴上说急,脚下的步子反而更慢了。我知道,她是在等我想办法。我告诉她,如果不想迟到更多,就自己抓紧点儿!
她并不加速。我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开。好一阵子,我才从篱笆的缝隙间,看到她低着头,慢慢走到教练跟前,跟教练说着什么……
第二天,我把他们叫醒之后,就躲到一边儿。五点四十五,儿子先行离开。五点四十八,女儿叫上我,开始出门。到了街上,看到对面一个身穿拓展班儿衣服的孩子在跑,她也开始跑起来……
等我来到围墙外,已过了六点,我的两个孩子已整整齐齐地站在了队伍里……
从那天起,我再不催孩子们,他们却再也没有迟到过。
强压牛头不喝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别再一味儿地逼孩子了!我们不但要自己认清,而且要让孩子认清,起床是谁的事儿,吃饭是谁的事儿,学习是谁的事儿。
孩子不是不吃饭嘛,别催他,收起零食。饭点过了,即便饿了,等下顿吧。有两顿饿的,孩子会不吃饭吗?孩子不是拖拖拉拉,不写作业嘛,创造好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好写作业的时间,不要催他,到时候收起作业。没有完成,自己去给老师解释吧。
想让孩子把事儿做好,你就把权利还给孩子,让他自己去"急"吧!相信,只要他们"急"了,教育的效果就立竿见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