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冰心
除夕夜,万家团圆,人们用鞭炮声来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伴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我的孩子呱呱坠地了,尽管早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但还是感觉到既惊喜又担心。惊喜的是他成为我新年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给我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祥和,担心的是我们都是年轻人,没有一点抚养小孩的经验。对于一个只会通过哭声来表达情感的婴儿来说,我还是感到有些慌乱和紧张。
伴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消逝,我的宝宝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着。在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中也总结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规律,那就是要做到:爱心、虚心、细心、耐心、信心。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煞费苦心、费尽心血,恨不得把所有的痛苦受尽,也不让孩子受一点伤害和委屈。孩子哭声刚响,全家人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无不争先恐后地跑到跟前。照看孩子是功夫,为了照看好他,我们买了很多书,虚心接受长辈们提供的经验,吸收借鉴同龄父母的做法。孩子还不会讲话,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作为父母就必须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根据他哭声的长短、大小、缓急等来判断孩子的真实意图和需求。照看孩子是对自己耐力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为了孩子的成长,就必须要有耐心,不管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情况,我们始终充满了信心,坚信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孩子的到来让我变得更加的专注、更加的成熟、更加的理性,对生活、对爱情、对家庭、对事业都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和班主任,教育自己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了使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样首先需要的仍然是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信任,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爱就没有好的教育效果。这种爱就应该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真爱学生,我们就会把尊重、信任、理解和关心送给他们,让他们处处感觉到温暖和亲切,老师的爱如父母的爱一样无微不至、无处不在,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第二是虚心,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虚心向老教师、向自己身边的同事学习,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多借阅他们的书,让读书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第三是细心,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工厂里的产品,不会说话,一模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不同,个性差别很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细心的习惯,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表现等,对他们因材施教,让他们都有所发展和提高。第四是耐心,学生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就决定了我们教育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对后进生和问题生,他们的改变和进步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面对他们,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否则将欲速则不达。第五是信心,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充满信心。因为信心是一种希望、一种理念、一种期盼,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失去对学生教育的信心。
通过照看自己孩子的经历和工作的实践,我认为照看孩子和教育学生本质应该是相通的,那就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做到爱心常在,虚心常有,细心常备,耐心常存,信心常随。因为这样,我们会为选择教育职业而无怨无悔,因为这样,我们会为踏实工作而骄傲自豪。